close

 

 

oRfNeGxnIBDIDAhWp2JSOQ.jpg

 

慧可是禪宗的二祖,為了求法,斷去一臂。達摩終於被他感動,於是同意傳法。慧可經過這麼大的代價,問的是什麼?是怎樣才能長生不老?是怎樣才能榮華富貴?都不是,原話是這樣:我心未安,乞師為我安心。僅僅為了安心,竟然斷臂求法,足見安心的重要。
 
國人是向來注重心裏的安寧,也最崇尚心裏的安寧,儒家也很講求心安之道。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大戚戚。”內心坦蕩這就是心安的表現。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是蘇東坡作的定風波詞,裏面有個著名的典故。蘇軾的好友王鞏被貶到嶺南。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到嶺南。後來王鞏回來,讓柔奴為蘇軾勸酒。蘇問:嶺南一定艱苦吧,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讚。
 
可見,一個心安的人,就算遭遇別人以為,難以忍耐的事情,心中也能寧靜如同在家中一樣,反過來也可以說,一個內心不安寧的人,就算有錦衣玉食也是寢食難安。所以外在的環境重要,內在的心境也重要。
 
怎麼才能心安?有句成語說得好:“心安理得”,這話也可以這樣理解,理得才能心安。“理得”就是“得理”,什麼事情自己能佔住個理字,不違背法理,不違背天理,凡事光明磊落,自然無愧於心,自然就能安心。
 
做為儒家的踐行者,在生活中尤其要注意,在處事之際,先要考慮這事情做完後,心裏會不會不安?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以道義為原則,不做違背道義的事,小人呢以利益為原則,不惜道義。
 
儘管人都願意追求利益,也可以說追求利益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在利益面前,還要不忘義字,千萬不能做違背道義的事情。否則,利益往往是一時的,心中的不安卻可能是長久的。以道義為原則,才會心安理得。
 
武則天為了奪取皇后的寶座,用卑鄙的手段害死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日後常常看見王皇后、蕭淑妃的鬼魂做怪,就是搬到別的宮殿也是一樣,於是武則天定都洛陽,終身不敢到長安。
 
歷史上還傳說,蕭淑妃臨死之前大聲詛咒,來世必化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於是武則天從此禁止在宮中養貓。是不是真的有鬼魂?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武則天的心中有愧,愧就是心中有鬼啊,這個心中的鬼,是不會讓他安寧的。孔子也說君子內省不咎,故無憂無懼。
 
內心光明磊落的話,還有什麼可怕?李績是唐朝開國名將,多少年來,在沙場上不知殺了多少人,他後來有句話說:我年十二三時為亡賴賊,逢人則殺。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愜則殺人。十七八為佳賊,臨陳乃殺之。二十為大將,用兵以救人死。”為了救人而殺人,哪怕是殺人無算,也能心中無愧無懼。
 
多少人都夢想榮華富貴,可是世事無常,儘管努力追求,能不能得到,實在不好說。與之相比,內心安然的享受似乎倒更實際,因為只要你想得到就能得到。所以還是曾國藩說的好:“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
 
所以儒家的行者一定要記住,對人處事,要以道義為原則,才可能心安理得,理得而心安!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