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_10573865_1.jpg  

 

《莊子》寫了兩個釣魚的故事,十分生動,也十分有名。

千百年來,被反覆援引,廣泛傳誦,

給人以深刻的思想啟迪和巨大的精神激勵。


一寫莊子垂釣拒聘。


一天,莊子正在濮水之上,忘情垂釣。

忽然走來兩個衣冠華貴、大夫模樣的人,

向莊子恭敬施禮,說他們是楚王特派的使者,

大王“願以境內累矣”,聘任莊子為楚國相。

莊子一生困窘潦倒,最大的官也只做到宋國一個小小的漆園吏,

一旦榮任大國之相,那可真是一步登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從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富貴威權,舉世仰望。

撞上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運,一般人誰不驚喜的手舞足蹈,意得形忘?

莊子卻一派漠然,“持竿不顧”,

一邊繼續垂釣,一邊悠閒地向兩位大夫講起了楚國的典故:

聽說貴國有隻神龜,

已死了三千年,屍骨被大王珍藏於廟堂之上,尊榮無比。

請問兩位大夫,“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

兩位大夫被莊子搞糊塗了,只好按常理回答:“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乘機對他們揮揮手:“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請回吧。既然神龜已有明確啟示,

那我還是自由自在、自得其樂地過我的貧民生活吧)

就這樣,

一般士人朝思暮想、千方百計都想謀求到手的大國相位,

被莊子如棄弊履般謝絕了。


一寫任公子釣趣恢宏。


任國有位公子,

不屑於釣一般的魚,特意做了一副大鈎大繩的巨竿,專釣大魚。

他用五十頭公牛的肉做釣餌,蹲在會稽山上,“投竿東海,旦旦而釣”,

釣了一年,什麼也沒釣到。

但任公子依然意趣盎然,豪邁垂釣。

終於有大魚吞餌,牽著巨鈎在水中亂竄。

揚鬚奮鰭,攪得“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

任公子將釣得的大魚臘製後送人,

自浙江以東,九嶷山以北,人們莫不飽食魚肉。

其事遂成美談,被世人“驚而相告”,代代傳頌。

莊子評論道:

假如沒有任公子這樣的氣魄風度,

拿著小竿小繩,守著小溝小溪,也就只能釣點小魚小蝦了,

“其於大達亦遠矣”。

釣魚是這樣,立身治國亦如之。

“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於世亦遠矣。”

如果說,

海明威《老人與海》出色地頌揚了人性的頑強堅韌,是一種剛毅之美;

莊子“巨鈎垂釣”則輝煌地展示了生命的大氣磅礴,

是一種浩然之美,二者均為天地間之大美,

任何時候讀來,都令人蕩氣迴腸,感奮不已,人格人品,隨之昇華。


雖說《莊子》一書,頗多寓言,充滿“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

但這兩則故事,卻有相當的真實性。

拒絕楚國相位,在《莊子》書中,既見於《秋水》,又見於《列禦寇》,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有生動詳細的記述,可見確有其事。

任公子巨竿釣巨魚,顯係寓言,

但聯繫《莊子》書中所反映的莊子的人生嚮往、生命訴求來看,

它所體現的莊子精神,卻絕對真實可信。

因此,所謂任公子釣魚,實亦莊子釣魚也。


莊子有句名言: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莊子釣魚,寫垂釣,目的皆不在釣和魚,

而是藉釣和魚,創造一種人生意境,展示一種生命意趣。


借魚表達訴求


與天地精神往來


莊子嚮往的極致是“無所待”的精神自由,是不受任何干預的生命自在狀態。

他要“與造物者遊”,要“與日月參光”、“與天地為常”。

莊子認為“通於萬物”,才是最大的快樂,是謂“天樂”。

莊子特別愛魚,自以為“知魚之樂”,所以特別愛拿魚表達他的生命訴求。


《莊子‧秋水》中記載,一次,莊子和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看見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動,

莊子不禁讚嘆道:魚兒“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問他:“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反問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又問:你從哪裏知道魚之樂?

莊子答道:“我知之濠上也。”

我一到水邊,就知道魚的快樂了,就和魚一起快樂了。


《莊子‧外物》中記載,莊子家貧斷炊,向監河侯借糧救急。

監河侯說:等等吧。

不久我就要收賦稅了,到那時借給你三百金,夠了吧?

莊子知道監河侯在糊弄自己,憤然進行譏諷揭露。

愛講寓言的他,當即對監河侯講了個鮒魚借水的故事。

昨天,我在來向您借糧的路上,車轍裏有條乾得快死的鮒魚,

向我求救:“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我說行。

“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以迎子,可乎?”

鮒魚氣得變了臉色,說:我離了水,眼看無法活下去,“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在這裏,莊子通過鮒魚之口,

既抨擊了為富不仁者的見死不救,同時也表達了高潔之士的人生態度:

和鮒魚一樣,“得斗升之水”存活肉身即可,於物質生活絕無奢求。

其生命嗜好,唯在“與天地精神往來”,在大道中自在逍遙,任意馳騁。


身心自得其樂


安貧樂道志存高遠


安貧樂道,志存高遠,把人格人品、精神自由、生命自在,看得高於一切,

莊子一生特立獨行,固守著這為人處世的至高原則。


人生在世,誰人無志?誰人不願得志?

志不同,判斷得志的標準自然也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一般士人,莫不以乘華車、著貴冠、高官厚祿為得志。

莊子鄙視這種庸俗的“得志”觀。

認為“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

“樂全之謂得志”。

真正的得志,是保全本性的純凈樸實,身心自得其樂,外物無能增減。

厚祿高官,乃身外之物,失之則悲;

得之雖有一時之樂,內心卻空虛恐慌,不得安寧。

“軒冕在身,非性命也”。

一味冠冕是求,“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為物欲而喪失獨立人格,趨惡俗而拋卻樸素本性,實在是本末倒置。


莊子的經濟來源,

主要靠漆園吏的微薄薪俸,帶學生的些少束修,隔三岔五織點草鞋賣,

因此經常衣食無著,斷炊是常事,衣著尤寒磣。

一次去見魏王,

也是“衣大布而補之”,穿著打補丁的粗布衣,用麻繩綁著破鞋子,

驚得魏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何先生之憊耶?”

先生一介名流,怎麼會弄得這般狼狽呀?

清貧困窘到如此地步,莊子依然守道不移,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視高官如腐鼠,斥逢迎為舐痔。


惠子當了梁國相,莊子前去拜訪。

有小人向惠子進讒:“莊子來,欲代子相。”

惠子當然不能讓人取代自己,

立即下令在都城搜捕莊子,一連鬧騰了三天三夜。

莊子去見惠子,給他講了個鳳凰與貓頭鷹的故事。

有隻高潔的鳳凰,由南海飛往北海,

一路上,“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這時,有隻貓頭鷹抓了隻死老鼠,看見鳳凰飛過來,

以為鳳凰要搶它的死老鼠,便對著鳳凰大吼道:

“嚇!”現在,您也“欲以子之梁國‘嚇’我耶”?

在我眼中,相位就如腐鼠,我很是瞧不上它,惠子您怕什麼呀?


宋國有個叫曹商的人,出使秦國。

去時只有幾輛車,由於善討秦王喜歡,秦王一下就賞給他一百輛車。

曹商帶著這百餘輛車浩浩蕩蕩地回到宋國,好不得意。

一見莊子,就既炫耀又挖苦地說道:“處窮閭厄巷,困窘織屨。”

弄得自己脖子細、臉色黃,

我曹商幹不來這種事:“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

莊子當即對之加以反諷和揭露:

我聽說“秦王有病召醫,

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子豈治其痔耶?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

快點兒走開吧,舔痔瘡以丐取榮華者,我瞧不起你!


欲大有為


拯世救民的情懷


濮水之上,一竿在手,和魚兒一起,“出遊從容”,與道冥一,坐享“天樂”,

這垂釣所得,是多麼美妙的生命意境。

卻突然撞來大國相位之聘,大煞風景。莊子當然要斷然拒絕了。

不過,這卻絕非出於一時衝動,

而是出於莊子生命意趣的自覺本能,出於莊子對仕途的深刻認識。

莊子拒相的故事,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傳下了另一種版本,對此做了更為生動傳神的記述。

楚莊王聽說莊子很賢能,派使者“厚幣迎之,許以為相”。

莊子笑謂楚使:“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

最後被宰了作為祭品,到這時,

不要說繼續做頭尊貴的牛,即便想做隻可憐兮兮的小豬,也“豈可得乎”?

“子亟去,無汙我。

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即便窮困至極,潦倒至極,也不願拿生命的自得自快,

去換取一時的富貴尊榮,做政治祭壇的供品。

這就是莊子高貴的人品和人格。


很多人認為莊子是個消極避世者,細讀《莊子》全書不難發現,

莊子其實是個非常積極的入世者,

具有磅礴浩然的大丈夫氣概和拯世救民的英雄情懷。

只不過這一實質,

被他那憤世嫉俗的肆意宣泄,波詭雲譎般的“無端崖之辭”,

和堅拒相位、不與時政合作的“真隱”“大隱”行跡掩蓋了。

而任公子巨鈎垂釣的寓言,

便十分清楚明白地展示了莊子欲大有為的本來面目。

那場面何等壯觀,那氣勢何等恢宏。

真個是驚天地,駭鬼神。

讀來令人胸膽開張,豪情蕩懷。

垂釣所得,並不一己享用,而是讓廣大民眾飽食。

這又是何等胸襟、何等抱負。

孟子提倡,做人的終極目標,是做大人和聖人。

莊子也有同樣的主張,並提出了聖人和大人的具體標準:

“聖人並包天地,澤及天下,而不知其誰氏。

是故生不爵,死無謚,實不聚,名不立,此之謂大人。”

任公子垂釣,即是對這一標準的完美實踐。


莊子愛魚,愛拿魚說事,傾訴英雄情懷,首選自然是藉魚發揮。

任公子巨竿釣巨魚外,鯤魚化鵬,振翮九天,揮灑得尤為淋漓酣暢。

打開《莊子》,開篇即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其大也,已屬驚世;其飛也,更是駭俗~

“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背負青天”,

俯瞰大地,一飛就是六個月。

天地為之生色,宇宙為之壯觀。

很難想像,一個消極避世者,能營造出這樣闊大的意境,恢宏的意象,

鼓蕩心旌的氣勢,震撼宇宙的力度,

成為中華民族英雄精神最大氣、最完美的象徵,

永恆地激勵著我們民族的精神風骨和襟抱情懷。


有大手筆方有大境界高境界,唯大境界高境界方顯大手筆。

莊子垂釣,所得也高矣大矣。

 

 

引用 : 文生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