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4FnjnzBAIE8pro_cWmIQ.jpg  

 

帝相難逃無常召,

庶民豈能脫死道,

紅塵消雲幾多載,

觀照相空塵網超。

 

 

萬教齊發,廣渡眾生返本來,是故,一切法為一切眾生所生,

世間每一種法門的存在,都有其因緣與使命,只要有堅持,只要有心,都能成就道業,


今,修者有緣既入修門求道學佛,目的在求解脫煩惱得証菩提,

然,萬法歸一,道門佛門都能得証,唯在求道者本心之誠與精進的態度了。


「靈山不遠,眼前即是」。


道,不用遠求,在每個發願求道者本身上就存在的,

內心有道,道即存在己身,俯拾即得,所以說不用遠求。


悟之:愈是往外求道,道就愈求愈遠。

其結果是愈修愈苦、愈迷惘;世人總是執著,所以會迷惘。


是故,修道首要學「放下」,放下對「對」的執著,才能真悟「道」之出處。


觀今之世塵,許多修行者,常為以前所學的見解所困,此為「所知障」,


懂愈多,讀愈多,障礙愈多,

因為有了偏執,不好的習氣已根深蒂固,反而成了一種突不破的障礙,


思緒「純粹」不起來,便無法得真知、真見,當然就無法解脫煩惱,

修到終了,就迷失了,反而是陷入苦惱之迷惘中。


因此,修道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有所住,有所執之人就不能見真誠之心。


有所住,有所執則易衍生諸多煩惱,就不能得清淨心,不得清淨心,則離道就遠矣。


但盼一切有緣者真悟「放下」萬象萬緣,不執著一切有無才能跳脫境象之束縛。

 

 

58827&l=f&fid=8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靈山不遠 眼前即是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