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耐,是思事第一法。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處人第一法。
 
置富貴、貧賤、死生、常變於度外,是養心第一法。
 
安寧耐心,是思慮事情的第一大法;安靜周詳,是處理事情的第一大法;謙虛退讓,是保全身命的第一大法;涵蓄寬容,是交接處人的第一大法。把那些財富權貴、貧窮卑賤、生存死亡、永恆變化等置之度外,是修養心靈的第一大法。
 
有的人生活了一輩子,也真不知道怎麼去與人相處。在現實生活中,他感到彆扭,別人也感到彆扭,誰都不痛快。所以,要想與人相處甚得,把事情都辦得順利,就需要有一些智慧。
 
在思考事情的時候,能夠心裏寧靜,而且還要有耐性,才會把前前後後的過程細節考慮得清清楚楚,將來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也不至於出現多大的問題。遇到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能著急,而要安下心來,各個方面都照應得當,也就不會出現什麼疏漏和失誤了。
 
事情處理好了,也等於在處人了。人心叵測,怎麼待人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誰都想爭取,得到那個功名利祿,所以都會想方設法或者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所以,我們要想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利益,就必須不給他人構成威脅,也就不會成為別人的靶子了。但是,如果我們已經有了名聲和富貴,該怎麼辦呢?那就是謙虛而退讓。正是《尚書》上說的:“滿招損,謙受益。”
 
當然,這裏的謙虛是真正的,你越謙虛,別人就會前來指教你,也就不會攻擊你了;你凡事越退讓,不與人競爭,自然也就保全了自己的生命了。人都是挑剔的,所以就會難以相處。如果你能夠海涵地載,不去挑剔他人,不去吹毛求疵,那麼人們就會覺得跟你相處非常融洽,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隔閡了。
 
無論是寧耐,安詳,謙退,還是涵容,都只是一種方法,而最根本的是調整自己的心靈。心理平衡了,對待任何事物都不會有煩惱的;心理不平衡,對待任何事情都不會感到自在的。
 
而讓心理平衡的辦法,就是把那些富貴、貧賤、生死、苦樂等各種對立矛盾的概念,徹底地從頭腦中清除出去。因為在這些矛盾體當中,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你必須做出選擇,便肯定也會給我們的心靈造成負擔。所以,養心的辦法,就是取消胸中的對待觀念,讓心理上平衡一些,我們的生活便會過得很自在。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