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TllPILdyR3vuKu5HsuBQ.jpg  

 

慈悲二字輕鬆談,

多少修者知意函,

智慧修得真無我,

方是慈悲登彼岸。

 


「慈悲」是每位修行者所要修練的課程。


然,現今的人間世界裡,大多數的修行者對於慈悲都只是表面的認知,

無論是身處何門內之學佛求道修行,還是無法放下「自我中心」,


雖然一面誦經唸佛,或發心持齋、佈施、奉獻等等的善業功德,

但是,卻無法放下「自我中心」,

仍然充滿了人性中的各種慾望、貪婪、憎愛、得失、比較‧‧‧‧‧‧。


諸多的善善惡惡、好好壞壞、煩憂苦悶仍然在內心裡沉浮、掙扎。


修行無非是要脫離善惡煩悶之沉浮,若能覺悟「慈悲」的真意函就能如願;


真正的「慈悲」是建立於「無我的智慧」中,

唯其能夠放下種種以自我中心為考量的愛憎、喜怒、得失,

而從「生命同體」的角度與關懷出發來體認眾生平等,


有此覺悟才能發出內心而自然的真正「慈悲」進而到達「照見五蘊皆空」的解脫。


放下主觀的自我和客觀的對象,証覺「空性的智慧」,可好好悟之。


融入眾生和娑婆苦難中,和光同塵。


出世者體達「空性、無我的智慧」,'

則須返歸娑婆濁世,協助、悟覺、拔贖所有沉淪受苦的有情,


於經驗人間各式各樣坎坷磨難,受苦受難的同時,也「救苦救難」,

慈悲撫濟,外表宛然與眾生的面貌一樣,同樣歷煎著生老病死、坎坷折磨,


卻能以無量的心、行,無量的行動與實踐,

諦現了生命的尊嚴與光華,安慰了普世受苦的心靈,

這就是真正的「慈悲」,也正是每位發願修行者該用心領悟的道理。


如今,眾修者有緣,入世修行,一方面體悟「空性、無我」的智慧,

同時也在娑婆濁世中諦現生命的尊嚴、光華,

只要一本初發心的熱誠堅持下去,自能了脫生死。

 

 

58627&l=f&fid=8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初發心的熱誠堅持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