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上說「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萬事一動就會有好或壞之情形出現,沒有中間的不好不壞。
悔是什麼?是煩惱,心中的煩惱、憂悶,拿不定主意。
吝是什麼?是很困難、有阻礙、很吝慳,對事情的處理總是吃力不討好。
或許有人認為既然一動就生好壞諸煩惱與阻礙,那就乾脆在家睡覺,不要動就好了,也不生吉也不生凶,殊不知那已經是壞了,因為沒有好,雖然躺在那裡沒有動,其實你的生理已經變了,這個變就是動,而是動往壞處了,
所以所謂的不動不是肢體行為的不動,而是心之慾望的不動,減少妄念才可避免吉凶悔吝之事產生。
其實,人之動都是起源於心之慾望所引出之念動行為,要維持一個平靜的生活,就得學習使之不動,
然而,凡夫心,要使之不動可沒那麼容易,有人口中言之不動心,好像是要把心壓著不讓它動,其實那是表面的也是沒效用的,壓著心,內心已是浮動激烈,因之,要使其不動必須藉由修習,一步一步減少慾望、貪求。
人,從懂事開始,就離不開種種渴求、期望,這些念動,可說如連珠般,一念接一動,不停轉動,因此,有些人就以打坐入定來求得心之寂然不動,但一個人生活於入世中,怎能永遠坐於蒲團上呢?
打坐這是方法,也是工具,借由方法、工具來使心念不起,當方法、工具消失時,又回到世俗心,動念一波接一波,又陷入生活的煩惱泥沼中不能脫困。
人,須用心進道修持,在修持中體認世事無常,萬象皆是因緣假合,有此體認才能讓心念淡泊名利,平息念動,
然,修持須有意志力而非短時間可及的,佛學中的戒、定、慧就是修持的方法,稱之為三無漏學,戒者戒止惡念行為,持戒清淨則心可安,心安則可得定,定者,方能排除外境事物的牽動而止一切念,念動平息,就不生吉凶悔吝之煩惱。
定是由戒而得,得定之後,才能觀照分明生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果不能跳出三界外,而身處五行中,心是無法平息於外境事物之引誘的,自然受制於五行動念,而生諸苦厄,永無平靜之日。
修持戒、定、慧,靠的是意志力,依的是恆心,洞澈萬象真理,在生活中不起念動,不生「吉凶悔吝」之苦果。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