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向來尊重自然,形成了“敬天畏天”、“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這種思想承認人類與自然合為一體,
承認人類社會是自然這個大生態系統中的子系統,
與西方將人與自然對立的“天人二分法”截然不同。
其實,除了豐富的生態保護思想,古人還進行了大量實踐:
循環利用、輪耕休作、禁食奇禽異獸、維護生物多樣性‧‧‧
人與自然的關係,在古代中國是如此親近而健康。
這些寶貴“遺產”已經觸及了生態倫理的根本實質,
如果能夠深入挖掘、詮釋轉化,
不失為改善當今人地關係、緩解生態危機的智慧源泉,
也是我們在思想上克服“人類中心主義”,重回“敬畏自然”之境的一條通路。
順應天時,尊自然節律而行。
在《呂氏春秋》裏,
記載了上古葛天氏部族,提著牛尾踏足而跳的八支歌舞名稱:
“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
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
可見,敬畏天地的思想很早就已形成。
既然要“以人合天”,人類就不能違反自然界的運行規律,而是要“順應天時”。
什麼是“天時”?
即四季變化、晝夜長短、作物生長快慢、日月星辰移位等種種規律。
人們根據“天時”來安排農業生產、生活節律、社會事務,這叫作“奉天時”。
中國古代有專門記載天時規律的文獻,叫作“月令”,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例如《禮記‧月令》篇的第一部分,
詳述了正月的日月星辰變化、動植物物候特徵,
由之引申出人們在這個月應當做什麼事、禁忌做什麼事,等等。
在今天看來,其中不乏迷信的內容,但合理的成分也極明顯,
例如,為了不影響動植物的繁殖,
春天禁止獵殺幼小動物、雌性動物,
禁止採伐林木,禁止大興土木,要掩埋露野的腐屍以防瘟疫傳染‧‧‧
這些規定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必要的。
《漢書‧貨殖列傳》謂:草木未落,斧斤不入於山林;
豺獺未祭,罝網不佈於野澤;鷹隼未擊,矰弋不施於徯隧。
這也是要求人們“順時而取物”,
按照四季的循環規律和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加以採獲。
種種記載告訴我們:
儒家強調“使民以時”,即不因征發民力而耽誤農時,影響耕作;
道家提倡“有法無法,因時為業”,
老子強調“動善時”,莊子強調“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
墨家“順四時而行”;陰陽家“順時而發”‧‧‧
總體而言,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十分重視時令變化,
並將根據時令變化而形成的生產生活節律,
納入其統治方略之中,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國運長久的重要手段。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14162441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