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受觀心觀自在,
音 傳三界渡迷孩,
菩 提行深施甘霖,
薩 埵清淨見本來。
世宇一切有情,有形體之物皆為假,在生滅中無常變化,非永恆,亦無能常住,
然眾生以凡眼能見而誤為真,眾不曉其源而日夜為其顛倒,
為其追逐,陷苦淵而不知,所以不能反顧回頭。
眾生不明澈,一切「受」是身體跟外在環境的接觸,
也就是身體的五根與外在環境的五塵相接觸時所產生的種種感受,
這些感受既不在內也不在外,同時也不在中間,
這是提醒眾生要悟;身體之內是五根,身體之外是五塵,
因此覺受既不在身體之內,也不在身體之外,也不是在二者中間。
這要好好悟之。
事實上,如果僅僅是五根,是無法產生受的,一定要有五塵;
如果只有五塵,也不可能有受的,必須要有五根。
當五根與五塵接觸時,在這中間就會產生了受,
但這中間是空的,又如何能產生「受」呢?
因此,受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眾修者用心體會,當下就是空。
這種種的「受」說得淺白一些,就是一種因緣觀,
因緣和合才有五根與五塵的接觸,才會有受,
因此「受」並不是真的存在,而須有因緣產生,
所以觀因緣,當下就能觀空,就是智慧。
有名、有形皆是空,並非真正的存在,
都隨因緣生滅而有無,就是人之「心」亦不例外,
似乎它是存在的,否則又怎能讓生命維持下去呢?
其實,大家談的「心」都跟心的本質沒有關係的。
心是名詞,名字性離,所有心的活動現象,諸如喜歡或不喜歡的,
包括了貪、嗔、嫉妒、懷疑、憂慮、滿足、喜悅等等,
這都只是世人所賦予的一個名詞,跟心的本質是沒關係,
因為如果真有一個東西叫「心」,它應該是不變的,
不會現在高興,等一下又不高興,現在生愛,過了不久又變成了恨,
因此,眾修者要覺悟:心,只不過是個假名,
凡是有心,都是煩惱心,而跟煩惱相應的,都是壞心。
真正的好心是無心。
如果眾修者能夠當下觀心,
知道真正的心是無心,那就是智慧,就不會有煩惱而能得解脫了。
一切名,一切物都是因緣而生滅,
修道者必須更能體悟這真理,能脫離假名幻景之迷失,遠離煩惱,而活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