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家以「重人貴生」為重要特點,不主張人們離棄社會生活而修道。道教中人始終認為,「仙道」不離「人道」。只有很好地履行做人的社會職責,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才談得上修仙證道。

 
信奉道教,重要的是將道家的精神、道家的智慧貫徹到生活之中,在社會生活中修道、行道、悟道。
 
古云:”不離日用常行內,直到先天未畫前”,就是說要即世間而超世間,不離生活而又升華生活。立足於生活,圓融於生活,服務社會,利益人群,這既是道家的優良傳統,也是道教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根本途徑。

濟世利人的社會責任感

道教經典《度人經》有一句口號:”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要求道教信徒不僅要度己,而且要擔負起度人的社會責任。
 
度人的方式很多,如以我之德行去感化他人,以我之能力去輔助勸化他人,以我之學識去教導他人,以我之宗教修持為大眾服務等等。只有積極地為社會作貢獻,功德圓滿,才能名登仙籍。

慈愛和同的處世方式

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受到各種社會關係的制約。社會和諧有序,個人才會有美好的人生。
 
那麼,如何才能處理好各種社會關係呢?道家提出,每個人都應該具有慈愛之心,要仁慈、友善地對待他人,樂人之成,憫人之苦,濟人之危。平等一心,和同一切,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忌,言無華綺,口無惡聲《度人經》。
 
道家對人際關係的理想境界的描述是~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度人經》,即所有的人,不分親疏,都互相仁慈友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都像血親那樣親密。如果每個人都遵循道教仙聖的教導,世界一定會和平安寧。

順應自然的行為原則

順應自然,即審時度勢,順應事物發展的本性,不強作妄為。每一個人,從領導者到普通老百姓,只有當他的行為順應時勢,順應民心,順應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才能取得成功。否則就是蠻幹和盲動,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會失敗。
 
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是從對宇宙人生和社會歷史的深刻洞察中總結出來的,不管在什麼時代,始終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崇儉抑奢的生活信條

推崇儉樸的生活,反對奢侈浪費,是道家的傳統美德。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不少人踏入了消費的迷思,以奢華擺闊為榮耀,以揮霍享樂為瀟洒,以節儉樸素為寒酸。這種價值觀念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導致一些人盲目追求、比較,超前消費,為此債台高築。
 
一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揮霍而不擇手段,或盜竊搶劫,或利用職權貪汙受賄。這種現象如果蔓延開來,後果不堪設想。我們認為,在現代化的今天,崇儉抑奢的古訓仍然有著不可忽略的意義。
讓我們繼續發揚道家的崇儉抑奢思想,在消費活動中,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從;多一些實在,少一些虛華;多一些精神追求,少一些物欲放縱。

清靜恬淡的精神境界

道家所主張的人生,是一種藝術般的人生。人們詩意地盤居於大地上,過著詩化般的生活,無拘無束、知足常樂地享受人生。道家引導人們放眼於廣闊無垠的天地自然和歷史長河之中,從一時一事的是非、得失、榮辱中超脫出來。
 
這就需要有一種清靜恬淡的心態,淡泊名利,隨遇而安,流逝了的不去強求,來到了的也不躲避,不因豐厚的物質生活而歡悅,也不因貧賤簡陋的處境而憂慮,不為個人的私欲而心神不安,不因為個人的不遇而情緒波動、怨天尤人,始終如一地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
 
道家的這種思想,能夠引導人們冷靜地面對曲折的人生,勇敢地承受無法避免的挫折和磨難,從而保持心理的平衡,確立健康的人格。無論人生的失敗者還是成功者,都可憑藉它詩意地盤居在這大地上。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歡喜自在的~黎蘋 的頭像
    歡喜自在的~黎蘋

    黎蘋的甜橘藝術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