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滌念心明朗,
安心自在身舒暢,
無爭無求無牽掛,
無染無垢入真常。
修者應有聞慧能禪師的歷程,在他未出家前,是一位砍柴的樵夫,
當他機緣成熟而進入寺院之後,仍然在廚房做苦力,
開悟得法之後,他還在獵人的隊伍中看網,
從慧能禪師的生命歷程中,看不到禪師有盤腿打坐,
但他也是一代宗師,其因何在?
這正告誡修者有緣一件修行要件,
就是說修行是在要求自己的心,能夠明朗、穩定、自在、有智慧。
提到用於修行之專注力的加強,修者自可反觀自照,
當自己在於道場持修時,是否能持續五分鐘的時刻保持沒雜念,
能思緒專一否?
修行首要須安心,做到身體在那裡,心就在那裡。
修行並非一定要高深的道理,
然,諸多修者卻迷失在玄奧之追求,虛費歲月。
試問修者或於道場坐靜當中,爾等是否能體驗自己的呼吸,
享受自己的呼吸,欣賞自己的呼吸,
了解自己的呼吸粗與細,這是修行的課題,基本功,
因為呼吸與每個人都非常密切,
只要有呼吸就等於擁有無限的希望,等於擁有一切的可能,
因此要珍惜它、體驗它,享受它、欣賞它,
能夠將心念放在此,心情自然會平靜,思緒不會亂飄浮,注意力集中,
修行才能使身心放鬆,身心放鬆就能開發智慧,減少煩惱。
人生是什麼?世眾知道的是從出生至死亡。
生命是一件事實,
生命繼續的活動稱為生活,一直生活下去是為生存,人生就是如此。
如果是這樣的認知,那人生就是「醉生夢死」,
到底生命、生活、生存是什麼?
人既為萬物之靈,人生自有異於一般生靈,
是人有責任與義務,在盡責任和義務的同時,有使命之挑起,
人人都有許多身分和立場,也就是角色與立場,
而面對每一種角色和立場,都是該擔負起的責任和其使命,
沒有盡責,那就有失身分,沒有使命感,那就容易迷失,
做人就有缺失,就不能圓滿人道。
所以修行的人生就是要用放鬆的身心,明朗的智慧去盡自己應盡的責任,
去完成自己所應擔起的使命,而今入法門修行,就是要自覺覺他,
自覺就是盡責任,覺他就是完成使命也。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