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dW28gMlIhjmfD4a7dLNw.jpg  

 

俗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說得真好,排場再大熱鬧盛況,總有宴止人散的一刻。緣來則聚,緣去則散,都不過是人生過客罷了,喜怒哀樂是一種現象而非真實境,生活中的衝突與矛盾的時刻裡,人生總是隨波逐流,被環境所轉而不能自己。

 
 
只知大嘆人生是苦海,三界是火宅,卻又是那麼矛盾,輕易的拋棄了心中那顆道體法則的寶珠,不讓它發出亮光;不願走那一切光明之源的儀匭途徑,卻在黑暗中大怨光明的不來,眾生可真是迷痴也。
 
 
一切因果對應全是自己所造,但「道」既是光明之源,佛是圓滿境界,何以世人無法明瞭且體悟而入修行之門?是因為「道」之出口「淡乎且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是那麼的自然,讓眾生忘了有「道」的存在。
 
 
道之體如無而不可謂無,道之用如有不可謂有,這可用人之味覺來闡述:它像菜根之淡而無味,世人皆喜濃味甘甜辛辣,無味則難察而不喜,而道之真味實存於一心,非口能察也。
 
 
但,只要能通其味,則天地可以知其始終,萬物可以知其綱紀,此為道之本體,修行者當須體悟此理,理通則道體現也。
 
 
雖然「君子之心,天清白白,不可使人不知;面前田地安能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長,使世代子孫有不匱之福蔭」,別無他法,唯有積德行善,心地光明磊落的過人生,有此道德觀做為行為基準,才能真正福澤惠及後代子孫,廣大群眾。
 
 
所以處世雖然讓一步可以海闊天空,但退一步仍要是眾人進步的張本才有意義;待人雖寬一分是福,但利己總要也是利他的根本才是。
 
 
人生不能成為物質名利的役使,道德觀不是流行時髦的事,也不是古板、保守或消極的行為,道德是一種永恆不衰的人生光明燈,是一種群眾的軌矩,人生的幸福與快樂離此則難尋,人生的光明大道,離此亦難覓也,所以行修之人難得知修身進道,要好好珍惜之。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