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空而能容萬有,

謙虛則能得諸有,

持有而盈生我慢,

自滿則損起憂愁。



世人常言「可能性」,就是因為「空」才能產生可能性,

而可能性是來自於「謙虛」,有了「謙虛」的人生觀自可容納諸有。


天堂與地獄是有是無?

古哲禪師曾如是云:

「向無中說有,好像眼中空華;就有中說無,卻又手撈水月。

可笑的是:眼前見牢獄不出,心外見天堂欲生,

殊不知欣怖在心,善惡成境,但了自心,自然無惑。」

從這一段哲理中可見,空、有之間可說存之於一己之心,

內心謙虛容萬有,內心自滿則一切皆拒於外而生不可能。


而「不可能」又是何因所致?

「不可能」是因為「有」的觀念,有固定的己見,有關於不可能的判斷;

「可能性」是因為「空」,

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固定的框框,沒有我執的存在。


「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就是存有各種可能性,

就像水的形狀,不認定它是杯子的形狀,那它就是各種可能的形狀,

從這樣的思維去看待人生,體會出虛空並不是一無所有,

而是包含著無盡的創造因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


凡塵世人看待人生與事物,能以不同的角度觀之,就會有諸多可能與轉折,

「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窪反能充盈,

敝舊反能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貪多反而迷惑。」

所以,修道者應深入領悟這箇中道理。


人,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彰顯;

不自我誇耀,反能見其功;不自我驕傲,反能長久;

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與之相爭。


事物往往有各種表現形式,

只可惜,世人常常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他層面,

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裡層,

就如大家熟悉的「盲人摸象」一樣,都只認為自己是對的。

執著於自己的認知,就看不到真象。


眾修者今既入門修行,要靜心覺悟,面對各種外境,心能不被其干擾,

有念頭而又不執著於念頭,就是無念;

面對各種相狀而不見,能無視一切外相的存在,則自性法體清淨,是無相;

對於世俗的善惡美醜,乃至受到言語無的放矢、欺瞞和爭論之時,

都能將這些放下而不留存於心,這就是無住。

無念、無相、無住即為「空」,即為「謙虛」,

因為生起了「空」與「謙虛」而能破我執,

因棄我執而見體空,因體空而容萬有,

領悟出這些道理,持恆修行,方可了脫生死斷輪迴。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1939112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