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不安,是非的錯亂,已至人人自掃門前雪的冷漠社會,更有人放縱於聲色之慾,漠視了精神及哲學領域的充實,長久如此,世道人心勢必日益墮落,國家社會的安定,人民的安心都將面臨更嚴重的考驗。
「布施」真正的意涵,並非只是捐錢了事的消極認知,更在強化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關懷,進而讓我們共同生活的這片土地能更融和,更溫馨。
布施,從字面解釋是「布恩施德」,指對他人施以恩德的總稱,「布」又有廣大散播的意義,而「施」則是給與、施捨之意涵。
如將「布」與「施」二字合在一起,其意即是「捨己救人」「博施濟眾」的一種行為,所以,能割捨自己的利益去幫助成全他人,就是布施,
由此可知「布施」也是愛人如己,捨我利他,成就眾生的精神表現,這種精神源出於無私的慈悲心,而「布施」正是慈悲心的具體作為,因此,沒有「慈悲心」就不可能行「布施」。
事實上,「慈悲」與「布施」正如我們的手背與手心,是一體的二面,以慈悲為體,布施為用,而慈悲心更需藉由布施行為方能增長,所以,表面上「布施」是完全的付出,而實際所獲的是「慈悲心」增長的無上功德,這種無上功德豈是可以衡量的。
我們常將「捨」與「得」二字放在一起,用意深涵,所謂「捨得,捨得,一捨便得」,正是欲得先捨,能捨下一切,必能獲得一切,「布施」亦正是如此,由於能布施,才能讓生命生生不息,由於能布施才能獲得無限生機。
也許有人疑惑:「為什麼有慈悲心才會布施呢?」這就須先了解,什麼是「慈悲」;從佛語中所作定義是說:「慈者愛人,悲者拔苦」因為有愛人、憐憫人的大慈心,才有把人從苦難中救拔出來的大悲心,這種大慈大悲的心志,方是「布施」的最大動力與泉源,
說到此,或許有人藉口說這麼偉大的精神,是偉人做的事,我們平凡人怎能做它呢?平凡人恐怕不容易做到吧!殊不知,慈悲心與布施是人與生俱來的德行,猶如「良知」「良能」一樣。
孟子曾如是說:「仁愛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並以嬰兒即將落井,人人見了都會伸手拯救為例來闡述這與生俱來的德性。
這種見人危急,見人困厄自然援救的行為,就是慈悲心,就是布施,只要是無私、無我的付出,都是布施,這對每個人都是易如反掌的事,而非偉人才能達到之事。
從佛家所言布施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只要你有慈悲心,一句關懷的話,一種排除路上石頭的行為,都是布施,因為你正在無私無我的付出,因為你正在利益眾生。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