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種種的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產生磨擦,從而產生煩惱。如果用老和尚的生活禪語:“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來處理,就不會產生煩惱了。老和尚生活禪語:“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是佛教的四無量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清凈大喜、平等大捨的現代詮釋。在佛經裏就是用慈、悲、喜、捨的方式來處理自他關係,這次著重談以平等大捨心和諧自他關係的一點體會。

什麼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呢?《般涅槃經》云:“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無所擁護名為大捨。若不見我法相己身。見一切法平等無二。是名大捨。自捨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捨。”

《般涅槃經》又云:“夫修慈者能斷貪欲。修悲心者能斷嗔恚。修喜心者能斷不樂。修捨心者能斷貪欲嗔恚眾生。”在經文中我們知道平等大捨要具足無所對立;無我相;無法相;要對一切法平等無二;還有捨己為人。也就是《金剛經》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同樣在三祖大師的《信心銘》的第一句就是:“至道無難,唯嫌撿擇‧‧‧‧‧‧”我們只有破了一切相,才能創建一切相。只有破除了一切的對立,才能實現統一,而要破除這些就需要靠我們的平等大捨之心。從這看出修平等大捨的重要性。只有具有平等大捨心的人才能放棄己見,登上更高一層樓,以更遠大的目光對待事物,實現自他的和諧。促進事物的順利發展。老和尚經常說的“將個人融化於大眾”就是現代版的平等大捨,我們要
細心體會。

事物本身是緣起性空的並不存在平等或不平等、好或者壞的分別的。我們之所以看到事物有好有壞,是因為我們自己內心的不平等不和諧所致。我們人的特點就是生活在自己的自我的觀念裏,凡是不由自主地從“我”的角度去考慮一件事是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等;對自己有好處的就喜歡,對自己有害的不喜歡的等等對立的集合。比如下一場雨,有的人喜歡,有的人悲哀,有的人無所謂等等。“雨”是因為冷熱空氣相遇等各種條件集合到一起而致,這個世界本身並沒有“雨”這種東西存在,只是權且有“雨”這個叫法,這就是這場雨的特點,也叫空性。因為我們認為有“雨”這種東西存在,認為“雨”能帶來什麼好處或壞處,所以有人歡喜有人憂,其實是庸人自擾,我們沒有必要高興也沒有必要悲哀。

在生活中若能經常思維事物的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去除掉對自我的執著而發現世界的真諦,用善法去面對承當,這樣你做事就佔據了主動,這樣你才能最高效率地去做事情。我們只有捨掉我們對事物的偏見,我們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經過這種訓練,我們慢慢就會有顆平常和諧的心包容萬事萬物,包容各種各樣的人。當你有了顆和諧包容的心,你就能容受別人對你的誤解甚至辱罵,能明白他人對你的好心;你才能從容地面對一切;你才能發現你所面對的世界是這樣的美好,才能和諧自他。這個過程實際上是“戒、定、慧”的修證過程,所以你做任何事情會得心應手。

所以修行捨心很重要。我們只有捨棄對立,我們才能做到像永嘉大師說的:“心與空相應,則譏毀讚譽,何憂何喜?身與空相應,則刀割香塗,何苦何樂?依報與空相應,則施與劫奪,何得何失?心與空不空相應,則愛見都忘,慈悲普救。身與空不空相應,則內同枯木,外現威儀。依報與空不空相應,則永絕貪求,資財給濟。心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實相初明,開佛知見。身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依報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香臺寶閣,嚴土化生。”整個修行捨心的過程就是修“戒、定、慧”的過程。我們只有捨掉我執,才能守好我們的戒體;捨掉我見,才能生定;捨掉我慢,才能發慧。我們只有捨掉過去,才能輕鬆面對現在,從而攀登明天。才真正能做到“將個人融化
於大眾”。

生活中我們從做事和對人兩個方面,慢慢訓練自己有顆包容的心。做事上從大方面考慮,存同求異,以海納百川的胸心吸取各種不同意見。“海”之所以能“納百川”,是因為海的地平面是最低的,做人也一樣,只有把自己放到最低處,才能真正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有博大的胸襟。在對待他人方面要明白正是有他人的存在才有“我”的存在,“他”的存在是“我”存在的條件,“我”的存在也是為“他”存在而服務的。也就是沒有“你”就沒有“我”,沒有“他”,你我他是相互倚賴相互包容的,這就是佛教的緣起觀。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能以一顆包容“你”包容“他”的心與“你”“他”和諧相處,從內心裏以感恩的心善待生命,和諧自他,成為播種和諧的種子,當然也成為享受和諧的最大受益者。

在寺廟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就是按照這樣平等的大捨來生活的。如果我們做不到平等大捨,那麼我們就做不到六和敬:身和同居;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我們只有真正做到平等大捨,我們才會有真正的自由,真正地和諧自他關係,使我們的事業順利地發展。
孔子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趙州禪師說:七歲小兒勝過我者,我向他學。百歲老翁不如我者,我將教他。這都是前聖的偉大的包容之心的寫照。

從以上看來,當我們有了包容之心的時候,才能全面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並且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來做事情,不違背規律做事自然能使事情朝和諧的方面發展。所以包容不但能和諧自他關係,還能促進事物向好的方向發展,是我們為人處世的絕好方式。

 

 

引用 : 文生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