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孟子是徹底的性善論者。

他老人家堅信:“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告子章句上)人性天生就是善的,就像水必然由高處向低處流一樣。只要不受外界的影響,人性就不會變惡。

但這是不可能的。任何人性都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響,都會由善變惡。怎麼辦呢?“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盡心章句上)只要固守本性,修養善心,無論生命長短,都可以安身立命,就能做到仁了。

“仁也者,人也。”(盡心章句下)仁即是人的本質,本心。“仁,人心也。”(告子章句上)仁,其實就是人心。只要能保留人的本性,那就會像愛自己的親人那樣去“仁民”,就會推恩於所有的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梁惠王章句上)把對自己老人的孝敬推恩到別人的老人,把對自己孩子的寵愛推恩到別人的孩子,天下的治理就像手掌運用一樣有把握。“仁民”還不能做到嗎?

由己推人,己仁則人仁。只要己身修行為仁,就能推恩於人。

由人推己,人不仁則己不仁。己身己不仁,又如何推恩於人?

不能推恩於人,又如何能“仁民”?

對於性善者,“存其心,養其性”尚可行仁;對於性己不善者,又該如何行仁呢?

孟子他老人家也深知其難:“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如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己矣。”(告子章句上)區區一杯水,當然滅不了一車乾柴熊熊燃燒的烈火,問題不是水不能滅火,而是一杯水太少了。因此,只有增加水,才能最終滅火。仁要戰勝不仁,只有增強仁的力量,除此似乎別無他途。

 

 

引用 : 文生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歡喜自在的~黎蘋 的頭像
    歡喜自在的~黎蘋

    黎蘋的甜橘藝術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