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一切生活裏已發生或未發生的事物,你終日奔命,勞神役形,以至於無暇品嚐那些經驗的種種況味,甚至連自己的喜悅或痛苦,憤怒或悲傷,都幾近麻木不仁,這實是一大遺憾。


你浪費太多時間向外尋求問題的解答,其實,你只需花些時間與自己共處,答案自然會浮現出來的。

學習與自己的經驗共處,並非要你“搞清楚”問題的徵結何在;與它同在,也不是要你去分析它,而只是要你承認自己根本搞不清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你若不能與它共處,通常就會將它“理念化”而借機逃避。

你原本時時刻刻都能接收到訊息,它會幫你的生命之舟轉舵,讓你回歸正確航道。但你不肯花點兒時間“臨在”並“傾聽”,自然就很難聽到那些訊息。

諷刺的是,當你最需要保持安靜去傾聽時,卻往往在驚惶失措地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

起初,你或許還不明白,但不久你就發現,當你愈想搞清楚,問題就愈是“剪不斷,理還亂”。

總有一天,你會放棄慣有的運作方式,那時,你會開始反問:“為何我仍停滯在這個過渡期呢?我是否需要改變自己的生命重心呢?”到那時,你才會試著去聆聽答案。

一般而言,當你身處衝突的航道時,通常會接到這類答覆:“放慢腳步,看看四周,或許你已經偏離了心目中真正想去的地方。”這個答案,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卻足以幫你推向下一步。

放慢腳步,看看四周,表示你已經開始自我修正了。

當你的生活全都順暢無礙時,你通常不會想到自我修正的,非得等到波濤洶湧,你才可能暫停步伐,重新思考你的航道。這個適時的反省,很可能為你的生命帶來巨大的轉變。

因為,當你處處碰壁,走投無路時,你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進入自己的內心。

我無意要你每天冥想兩小時,我也沒說定時的冥想毫無幫助,我只是說,在生活的某些階段,你需要安靜下來,學習傾聽。你若學會珍惜那些時刻,就不至做出日後讓自己懊惱的事情。

你愈懂得傾聽內心的聲音,就愈知道該如何與所遭遇的事件去“共處”。這樣,你才能與生命攜手共進,心甘情願地參與生活,並充份體會自己的遭遇。

你若不肯花時間與自己的經驗共處,便會感到自己就像是所有遭遇的受害者。這真是天大的自欺:在那當中,你把自己的遭遇當成必須克服而且能夠操縱的事,你的經驗若不符合你的期待,便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合理的懲罰。

事實絕非如此,相反的,你所經驗到的,不過是你想去操縱生活而帶來的負面結果,僅此而已。

你尚未對自己的遭遇敞開心胸,既沒有與它建立持久的聯繫,也沒有與它溝通,難怪你老是對生命感到愛恨交織。

它若聽你的話,你就愛它;它若違逆你的指揮,你就恨它。你的經驗一向是這樣“非黑即白”,生活對你,若非全然的祝福,就是全然的懲罰。

其實,生活既非祝福你,也非懲罰你,它只是與你合作共事,促使你早日覺醒出自己的本來真相。生活是你的導師,它不斷給你回饋、給你修正的機會,只是你不去聽而已。

決心聆聽,就表示你願意接受生活作為你的人生夥伴,表示你接受了“思想、行動和修正”這一套人生舞步,表示你已經把一切遭遇都視為學習過程中生動有趣的必修課程了。

真愛不會改變,它的存在絲毫不受愛的外在形式所限。這個永恆不變、無所不在且無形無相的愛的源頭,一直就在你心內。你的信心只能放在這個源頭上,因為這種愛經得起千錘百煉,遠遠超過你所認識的一切事物。

 

 

引用 : 文生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