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放缽經》裏有一段話,釋迦牟尼佛說:“我今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他大威神力所加被。譬如世間小兒之有父母,文殊師利者,佛道之父母也。”
文殊師利是佛教的四大菩薩,也是最有智慧的菩薩,他在釋迦成佛的時候是佛的弟子,但在釋迦未成佛時卻是佛的老師,他同時是無量諸佛的老師。這實在是非常奧妙的關係,有一點像我們常說的“教學相長”。
文殊菩薩是七佛的老師,文殊的老師是誰?
從前,有一位和尚就有這樣的疑問,他問石頭希遷禪師:“文殊是七佛師,文殊有師否?”
禪師回答:“文殊遇緣則有師!”
“遇緣則有師”有一點像儒家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卻比三人行更高超,有時不必三人行,獨行也有師,因為智慧的開啟有時非從人得,有更多的時候是由緣而得。
文殊是諸佛的老師,給我們一個大的啟示,就是所有佛的教師都是智慧,智慧是一切寶庫的鑰匙,文殊師利菩薩則是開啟的人。
“文殊遇緣則有師”帶給我們兩個層次的思考。
第一個層次是在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所碰見的人,都是有意義的,可以啟發我們智慧的。因為他們在那個時間那個空間與我們相遇,是一種因緣的不可思議。我們應該從因緣裏得到開啟,不要讓因緣空過。
第二個層次是,眾生都具有佛性,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我們應該憫念眾生、珍護眾生,在菩薩玄奧的世界裏,眾生與佛等無差別,所以,與每一眾的每一因緣都應視同為啟開佛智的因緣。
在佛法所講的三種慈悲,有一是“眾生緣慈悲”,是在慈悲上不應離眾生獨行,同樣的,在智慧上也不應離開眾生,慈悲與智慧是佛道的雙足,而因緣正是引導雙足前進的眼睛。
我們要學習文殊菩薩的這種小自一微塵,大至一世界都得到覺悟、啟示、智慧的精神,最基礎的開啟是不要忽略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因緣。
引用 : 文生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