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術界有些學者往往援引西方主體性學說理論,認為孔子所創建的儒學,是對個性發展的某種程度的桎梏。但當我們仔細研讀儒家學說時,卻發現其實孔子對人的主體性建構的理論,具有十分豐富的意蘊。
 
孔子關於人的主體性建構的理論體現了時代的覺醒。西周時代,學在官府。但自從平王東遷,周室衰微,王室的許多重臣失去了昔日的地位,開始淪落至諸侯國或混跡在民間,造成“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局面。春秋晚期,隨著“學在官府”的教育壟斷被打破,私學興起。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大規模設壇授徒的第一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揚個性意識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禮記‧中庸》)。孔子一直本著主體性的原則,以人為出發點去探索和研究人的品質、道德修養和為學治國之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道德的個體一直是孔子思想探討的出發點和核心,對人的主體意識的關注和弘揚,始終貫穿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離婁下》),明確地把人從動物界中分離出來,強調人是道德的動物,乃萬物之靈;“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孟子‧梁惠王上》)“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論語‧鄉黨》),重視和關愛人的生命、人的尊嚴,是人的主體性理論的出發點;仁政德治、“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是對人格、人權的尊重;“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則體現出了對一般社會民眾命運的深刻關注,對整個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現實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孔子一貫重視個體人格的主體意識,強調人的個性差異。他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和愛好,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又如“閔子侍側,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進而孔子總結道:“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先進》)
 
孔子將幾個學生的性格概括為:高柴愚笨,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鹵莽。孔子認為顏回的學問道德差不多了,可是卻常常窮得沒飯吃。端木賜不安本分,去囤積投機,猜測行情,竟然每每猜對,獲得巨額財富。在孔子那裏顏回、曾參、閔子騫絕非宋明理學家所稱道的一副枯槁死板的模樣,而是非常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
 
正因為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孔子認為要對不同的學生教以不同的內容,即因材施教。他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論語‧先進》中子路、冉有向孔子請教“聞斯行諸”的對話就很能說明問題。
 
同樣是對於“聞斯行諸”的發問,冉有性格膽小、謹慎,為了鼓勵他,孔子回答說:“聞斯行之。”聽到了父兄的教導就去做吧。子路生性魯莽、義氣好鬥,為了阻止他,孔子答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雖然有父兄在,但不能聽了父兄的話就馬上照著去做,要三思而後行。孔子正是通過對人的個性心理特殊性的發掘,實現其注重學生獨特性培養的個性教育。
 
《論語‧先進‧侍坐》描繪了孔門師生各抒胸懷志向的生動場面,充分體現了孔子在施教過程中,對學生追求個性發展的支持與讚許。孔子“吾與點也”的態度表現了他讚許曾皙與眾不同、追求自由、張揚個性的選擇。
 
曾皙描繪的那種春日美好的自然景色,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動寫照。孔子認為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所答為“各言其志”,但他們的“志”缺乏個性,沒有打破常規:一在治理“千乘之國”(子路);一在治小邦(冉求);一在能從事禮樂(公西華)。這些“志”都要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達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曾皙與子路等人有著明顯的不同,他選擇了一個不受主客觀條件限制,可以實現的“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曾皙選擇的對象是一個“人化了的自然界”,其中的春、沂水和風都與人發生了關係,打上了“人”的烙印,成為了人化的自然。只有人化了的自然,人的主體意識才能在它的上面表現出來。
 
曾皙所描繪的“風乎舞雩”不是自然的物質形式,而是曾皙的自由的想像和創造。這種創造將充滿了人的生氣的本質力量灌注進去,使之活起來,因而有了“冠者”、“童子”、“浴乎沂”、“詠而歸”,成為生動的活的形象。
 
在這裏,自然的人化解放了自然,使之向著人的方向昇華,從沒有生命和自由,變得有生命和自由。在這種自由創造的人化自然中,對人的一切限制和束縛都灰飛煙滅了,從而使人獲得了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因而曾皙的“志”是脫俗的、個性的,是對“自由”最虔誠的追求,是人的主體意識的酣暢宣泄,故孔子“獨許”曾皙。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突出,體現了孔子對學生智慧的肯定和對個體的重視,是對人的主體意識的清醒反思。在施教過程中,孔子不僅剖析和調動學生的主觀創造性,而且也使自己的主體意識,不斷得到實現與張揚。正因為孔子重視人的個性,高揚個體人格的主體性,所以才有《論語》中孔子、子路、顏淵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他的教學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弟子蓋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史記‧孔子世家》)。

 

 

引用 : 文生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