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時,很多人會說:「太早了!我現在還要擔負家庭的責任,必須等到責任完成後才能修行。」也有人會說:「太慢了!如果我早知修行的好處,就不至於拖家帶眷的,如今是放不下了。」
 
事實上,修行並非出家人的專利;而出家後若不知修行的真義,則同樣無法斷除一切煩惱。
 
修行的旨趣在於「明心見性」,我以為「明心見性」這四人字的含義就是「修心養性」。因此,修行就是:於內,「修」心養性;於外,端正「行」為。而這分展現於內、外的功夫,並不限於出家修行的人才能做得到。
 
有句話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不妨將它改為「人之習性不同,各如其面。」人心應該都是一樣的,都與佛菩薩有著同等的善念愛意;但是,由於人的習氣、觀念不同,以致有不同的反應和行為。所以,我們才必須下功夫修心養性。
 
心與性的差別何在?凡夫稱之為心,聖人稱之為性;心性本來是一體的,只是清凈的本性被世間的欲念污染時,它就變成凡夫心了。修行就是要下功夫好好修心,去除心中貪婪、瞋怒、愚癡、驕慢和猜疑。
 
往往有人會說:「我心好就好,又何必去修行?」只是我們如何釐定好心的標準呢?例如你在開車時,見到路旁有人受傷,你心想:「我很想上前幫忙,但怕會被誣賴人是我撞倒的。萬一好心沒好報,豈不是自找麻煩?」諸如此類的心念,究竟是好是壞呢?
 
真正的好心是要經過洗煉的,要修習到面對遭受苦難的人們時,能夠非常自動、沒有一絲一毫考慮,即伸出援手幫助他們;這分顯露美善本性的洗煉工夫,就是修行。
 
所以,不管有無宗教信仰,每個人都必須為「修」心養性、端正「行」為痛下功夫。
 
 
~灌溉善種子~
 
修行並非逃避現實、離開人群,修行的目標是要忘記自己的利益得失、不計較自己是否能解脫,而以眾生為重;關心眾生是否能離苦得樂,是修行者的自然風範。
 
每個人的身體都有活動的功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純凈的良知;我們若能為大眾獻出自己的智慧,發揮與生俱來的良知良能,必能造福社會人群。
 
不計較自身得失,以眾生為重的修行是佛法的真理;若能將我們平時所學的理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上,學以致用、成人利己,自然能夠心生歡喜。
 
想獲得這種歡喜,要靠長久心來孕育、培養,不可一曝十寒!因此,當我們擁有一顆純良的種子時,就要把握因緣時機,趕緊種入土中;並且要有充足的陽光、水分及空氣,才能成長。
 
我們應該把握因緣,好好保護善念;有好因緣與善種子,內外健全,就能使修行的心永不退轉、厭煩。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佛家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歡喜自在的~黎蘋 的頭像
    歡喜自在的~黎蘋

    黎蘋的甜橘藝術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