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者即為降伏、制止妄念、偏見、情慾。此乃告訴修行者,修行就要修克服一己之心。事實上,塵世間本非二分法,無奈世人卻從自己心中所產生的善惡念而把它做二分法的看待,由於人類喜用己心之分別來看世間的人事物,所以紛爭不斷,招惹無邊苦惱、罪業。

既如此,要如何「克己」?或許在遇見一個人的當下,心裡出現討厭的的念頭時,就要立即克制自己,讓情緒沉澱,把念頭轉「識」為「智」而從內心自問:「那人與我何干?為何要起這種瞋心呢?」適時的來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可用二分法來看待世間的人事物,這樣的來克制自己的念動,也就是以理智漸漸的調適「識」,不為情感轉動自己的心志,這也如佛家所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世間都是因緣的生滅,一切的好壞都是自己的心念所成就,也都是分別心所產生的現象,所以修行就要修得安住己心,不隨外緣境象起諸念動,若不能悟此理,那學道修行亦是無法昇華自己的內心層次,乃是世俗中漂泊的一粒砂,還是在處處惹塵埃、造罪業也。

再說及克己復禮為仁的「仁」字,仁者就是德性的圓滿。成聖成佛就在「克己復禮」,因為克己方能達於仁也,這樣的「克己復禮」者,正是「佛向心中求,自身即有。身外無道,道在自心中。」就是佛家所言「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自淨其意是境,而達此境者就是儒家的行動法──克己復禮。

無論佛、儒之法理不外乎就是說「心」,所以能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當起了無明、傲慢、瞋恨心之當下,應立即用智慧,用方法來調適念動,將之拉回本心,讓不淨的念頭能逐漸的純淨,只要能適時的將己心放於「心」字上,那麼命運中不好的種子就有轉化、改造的契機。

修行就在讓念頭得以淨化,心念純正、單純,身體就會健康,智慧清明,德性漸趨圓滿。如何可得念頭淨化呢?那就是要領悟「克己復禮」的「禮」字。禮者乃是指內心隨時保持誠敬、尊重的狀態。

人能「克己」,即使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做事,亦是「獨對孤燈也能明」,心中始終存著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其德性即近圓滿矣。但盼行修之人,好好用心悟之,確實而行,那「道」何須外求?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