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法門何其多,八萬四千法門,各有其巧妙殊勝,但總歸還是在「德性」之培植,德之不修而談修行那是虛有其表。唯有德性之彰顯才能契合天地自然之道,成就道業。古賢云:「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皇天是親,惟德是輔,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所憑依,將在德矣。」

末劫之期,大道為收圓而降,何謂「收圓」,就是要收復自己心靈、德性,使之圓滿無缺也。今天,有緣之人入門行修,在修行過程中必須抱著「學、悟、修、證」的決心,才能內外圓滿,而在這學道、悟道、修道、證道的過程,最主要的目的是修道。學、悟是為了修道,證是修道後的果位。

那麼如何修道,淺言之「修學正道真理,而行善德之謂也。」所以修道,是要發楊人的理智與德性。然而欲達此修道的確實性,必有其次第之功夫,謂之止、定、靜、安、慮、得。

在這次第階段中有著諸多誘惑與考驗,有了過關斬將的意志力才能有「得」,由德而化,化者超生了死也。故修道,是一道道安貧樂道的苦修精神,所以隨時要保持真空之心,真空而妙有,動靜如一,明德而達用。

有緣都是聖凡兼修者,在這紅塵中又如何能達德性圓滿無缺?首先要體悟世事本無常住,皆是自然;是無為、無事、無味,唯因世人以「己」之見而見,而生諸紛擾怨懟,修行就要能不立己見,不生有我,那麼即令人之加於我者,或大或小,為人心可怨者,然可怨在彼,而我何怨焉。

若因己見為見,可怨之事而報之必欲相對,則大小之念無所不起,多或少之見,無往不生,那麼他人加於我者不已,而我之欲報之人者無盡,如此,是人之失,我亦失也,即是德之損矣。

圓滿在於用愛對待,看之以同理心、報之以仁,然此愛、同理心、仁,是空空洞洞的,無所留滯,如此方是修行的真功夫,廣其有容人之量,化其藏宿之私也,德之圓滿矣。

修行要使德性彰顯,含光厚德,用之於身,可以修身,用之於家,可以齊家。只要能德性彰顯,就能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終能抱元守一,達到明心見性之地,行修之人可要好好領悟之。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