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氏,來歷不詳的布袋和尚,自稱“契此”,他是五代明州奉化人(或說四明人)。笑口常開,蹙額大腹,經常佯狂瘋顛,出語不定,就地而臥,隨遇而安。他給人歡喜快活、逍遙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手持禪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資具通通放在囊袋中。


一生奇事不勝枚舉,高興就臥在雪裏,雪也不沾身;能夠預卜吉凶和氣候,天晴時,穿著高齒木屐,跑到橋上,豎膝而臥,雨天則穿上濕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每一次都很靈驗,被認為是一大奇人。

有一首偈說: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

清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

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遙放曠,無拘無束的一生。

布袋和尚隨緣度衆,處處顯示禪機。據《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記載,一次,有一位禪僧走在布袋和尚前面,和尚從該僧背後摸了一下,禪師回頭,和尚就說:“給我一文錢。”禪師回答:“道得出,便給你一文錢。”和尚立刻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有白鹿和尚問他:“如何是布袋?”他即刻放下布袋。
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之事?”他則背著布袋走了。

有一次,布袋和尚站在街上,有一位禪僧問他:“請問和尚在這裏做什麽?”他回答:“我等一個人。”禪師看了看說:“來了!來了!”他說:“你不是這個人。”禪師問:“誰是這個人?”和尚就說:“你給我一文錢。”
 
隨後,布袋和尚唱頌道: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閒閒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復若乎,不彊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錦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梁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嶽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上,將入滅前,說了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安然坐化。

至此,衆人才知道行履瘋顛的布袋和尚,原來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不久,有人在別州看見和尚仍背著布袋到處走,於是世人競相描繪他的圖像供奉在家中。據說,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嶽林寺大殿的東堂上。

今天,一走到寺院,在山門前就可看見笑意盈盈的彌勒菩薩,好像歡迎每一位上山的信徒或遊客。

以下的詩偈,最能說明菩薩的滿腔歡喜: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間難忍之事;

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布袋和尚,在日本也是家喻戶曉的和尚,是人們常常聽說的對每個人由衷、盡興、強烈笑的著名和尚。他的整個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笑,那就是他的信息,他的信條,他的經典。

在日本,沒有誰像布袋和尚那樣被人在記憶中如此地尊敬。人們與這位在每一間屋子裏陳設的布袋和尚塑像面前,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的如此深刻笑的痕跡,他的笑駐留在每個聽見笑聲的人的心中,他的笑扣動了他的本性,他的笑更創造出了一種人類的共鳴。

布袋,是獨一無二的。在整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被他的笑所滋養,每個人的心靈都可以被他的笑所淨化,每個人都可以從他的笑容間感受到純真的幸福。他的笑深不可知,卻是人們心底鳴響的歡樂音樂。
 

《插秧歌》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善似青松惡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見青松不見花

面上無嗔是供養   口裏無嗔出妙香   心中無嗔無價寶   不斷不滅是真常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在世時我沉淪   佛滅度後我出生   懺悔此生多業障   不見如來金色身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底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都無怨   留得清白在人間

三十三天天外天   九霄雲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引用 : 文生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