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論語》,弟子問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獨無。」

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鄰。」


所謂“德”,這裏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會感到孤單;

就是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感到孤單的。

為什麼呢?孔子說,這是因為“必有鄰”。


從字面上來理解,“鄰”就是“鄰居”。

我們知道,在生活中鄰里關係,

是人們接觸最多、也是最為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親近和諧的鄰里關係,是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條件;

從這個角度來說,“鄰”就可以引申成為鄰居之間,互相親近的關係,

所以“德不孤,必有鄰”的意思就是說,

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古人常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在他們看來,

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都有一種朝著與自己相近的事物移動的傾向,

相同或者相近的事物總會走到一起的,

所以我們現在也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裏的類和群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侷限的。

志同道合的人們之間,或許時空距離很近,或許很遠,

但是不管是近是遠,最終他們都會產生共鳴,這就是“德不孤,必有鄰”。


“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

意味著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我們自己是否努力,

而不是旁邊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會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

我們知道,在現實生活中講道德、講原則,可能會使自己陷入某些困境裏面。

例如,由於放棄一些物質利益,講道德、講原則的人往往會被人譏笑,

說他們迂腐,甚至虛偽,從而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我們也許就會因此反問自己:

為什麼自己身邊的人都不是這麼做的?

我們是不是做錯了?我們是不是真的迂腐、虛偽?


答案是否定的。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在古人看來,只要真是道德君子,

那麼即便在短時間內,或許沒有互相呼應的夥伴,

但是時間長了,就總會有同樣性情和抱負的人過來與他親近。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在這裏講的,不僅僅是一種人生經驗,更是一種社會生活的規律。


雖然“德不孤”強調的重點是個人的努力,

是我們應該如何著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然而,從我們今天來理解,“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

不僅僅只講述了一個提高道德修養的問題。

我們做任何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都希望有人理解,有人支持,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

也許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


但是,“德不孤,必有鄰”,

只要自己不懈地追求,身邊的人可以從不理解到理解、從不支持到支持,

而遠方的志同道合的人們,在通過各種渠道,

了解了我們的所作所為之後,一定會給我們送來遙遠的幫助和祝福。


在此,孔子告訴我們,如果真為道德而活,絕對不會孤苦伶仃,

一定有與你同行的人,有你的朋友。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志同道合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