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般人來說 , 「 慢 」就是 「 驕傲 」。
但是 , 佛經將他分析得比較細 , 例如 「 過慢 」 ,
過是超過的意思 , 自以為比他人強 ,
覺得很驕傲而瞧不起不如他的人 , 這就叫做過慢 。
還有 「 卑劣慢 」
這是說明自己不行還覺得很驕傲 ,
就像魯迅的小說 《 阿Q正傳 》裡的阿Q ,
他被人欺負 、挨打 , 就說這是兒子打老子 ,
認為自己是老子 , 而打他的人是兒子 。
此外 , 我們也常聽人講 : 「 有什麼了不起 , 他不過是多讀一點書而已 ,
他睡覺我也睡覺 , 他走路我也走路 , 他吃飯我也一樣吃飯 ,
而且不見得比我吃得多 。」
像這樣 , 自己不行還看不起人家 , 就叫做卑劣慢 , 這種慢心也非常普遍 。
另外還有一種慢 , 是自己並沒有比人高明 ,
只是為了保護自己 , 總是虛撐架子 , 這叫做 「 虛驕 」。
因為虛 , 自己覺得不行 , 因此要先發制人 ,
對任何人都表現出一副高傲 、驕慢的模樣 ,
好像自己多了不起 , 就怕別人看不起 。
像這種人不知天高地厚 , 到任何地方都表現出這種態度 ,
一旦被人拆穿 , 馬上又變成 「 卑劣慢 」。
如果他發現自己的確比人家高明一點的話 , 馬上又傲慢起來 。
傲慢的人 , 一定是對上會頂 、對下會壓 、對同事計較和排斥 。
所以 , 有慢心的人很不容易成為受歡迎的人 ;
就算他表現得讓你可以接受他 , 但沒多久就會讓人害怕 ,
因為和他相處時不是很舒服 , 總覺得他身上有刺 。
我們要擺脫慢的習氣 , 首先要有自知之明 。
所謂自知之明 , 就是自己不懂就說不懂 ,
也就是 「 知之為知之 , 不知為不知 」。
知道十分而說六 、七分 , 那不算是什麼壞事 ;
但是如果只知道六 、七分 , 卻説知道十分 , 那就是 「 慢 」了 。
所以 , 當我們說大話的時候 , 要曉得已經脫離了真實的自己 ;
但是謙虛的話也不要說得太虛偽 , 而要恰到好處 。
因此 , 明白自己是半斤就當自己是半斤 、是一兩就是一兩 ,
不需要裝模作樣造假 , 也不需要跟人計較 ;
一比較 , 兩種慢就一定會出現 。
自己走自己的路 , 憑自己的心力 、天資和福報盡心努力 。
他好 , 我們讚嘆 ; 他不好 , 我們應該鼓勵 , 不需要在他面前表現驕傲 。
對上要尊敬 , 對下要體諒 , 對同事要互相尊重 ,
如果能這樣 , 這個慢就沒有了 。
歡喜緣 自在聚 黎蘋
本篇文字摘自 ~ 聖嚴法師 放下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