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海壇 )
盧梭是十八世紀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
他有一句名言:“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 ,
並不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 ,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
盧梭的生平似乎更能揭示這一真理。
在他前三十七年的歲月裏,由於他對自己當初,
不可理喻的剛愎自用、輕率魯莽,
焦慮浮躁、優柔寡斷、記憶力逐漸消退,使他一無所成!
這種生活狀況,使得他在今天相交的朋友和得到的東西,明天就輕易失掉。
他做什麼也沒有堅持到底,往往是半途而廢。
他年輕時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教育,直到他二十歲還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那些與他有過交往的人,
甚至是他最親近的朋友,都普遍形成同一的看法:
“盧梭沒有前途,他最好也只能去當一名鄉村教堂的神甫。”
自從盧梭的第一篇論文面世並獲獎,人們才開始改變對他的鄙視。
但是,事業上的成功並沒有給他帶來鮮花和掌聲,反而使他遭受許多的厄運:
著作被燒毀,遭到驅逐,許多昔日好友又紛紛離他遠去,等等。
在他直至去世的三十年間,
殘酷的生活現實幾乎把所有的厄運都加在他的身上,以考驗他是否能夠擔當。
“厄運對於弱者來說是一道萬丈深淵,
而對於強者來說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書。”
所以,他以前所未有的天才智慧,和無比堅忍的精神抗擊著命運的挑戰。
雖然在他死後所得到後人的稱譽,還不足以補償他遭受的苦難,
但畢竟也給他短暫的一生,少許的精神安慰,
在他真正有意義活著三十年裏,他對生活的感受是怎麼也訴說不完,
但他以自己感受,彌補了那三十七年的迷失光陰,
在某種意義來說延長了他的生命。
現代人的自然壽命明顯提高,但精神壽命卻越來越滑落。
在各種營養保健補品倍受青睞,充斥著超市貨架的時候,
精神補品卻無人問津了,
導致人生信念的淡薄和道德的淪喪,更為可怕的是,
人們在“拜金主義”驅使下還沒有意識到這種缺失,
或者無感於自己的靈魂在頹敗,
人們滿足於不去追問生命的意義而活著。
人們生活在盧梭前三十七年的時光中,
但這樣的生活,無論如何延長都是毫無意義。
只有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生活、去創造生活,才能給自己的生命賦予價值,
只有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生活、去創造生活,才能給自己的生命賦予價值,
才算得上在人世間很完滿地走過一遭!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