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有名的餐廳,一位有名的廚師,誰都知道最拿手的是最後那道羹:奇鮮無比,妙不可言。後來他的徒弟請教個中奧秘,他只用五個字道出玄機——淡些,再淡些。

學生畢業的謝師會上,學生們一個比一個用華麗的詞藻,聲情並茂地朗讀、謳歌老師。而最後一位學生,未說一字,向老師深深地鞠了一躬,老師頰上立刻有了一道晶瑩的痕光。

羹為何奇鮮無比?因為淡;老師為何這般感動?沒有濃豔的詞,還是因為淡。這讓人想到宋人歐陽修的一句詩:“世好競辛鹹,古味殊淡泊。”

世事都有辯證法在其中,情濃到了極致時,反而成為淡,就像人悲到極點時,常常無淚。而喜到極點時,反而淚雨滂沱。

但在人世間,被世俗凡情所囿,為顯示一種熱烈、刺激,“世好競辛鹹”,然而真正的至味、真情卻在淡中突現。

淡,是生活的品位和藝術的妙諦所在。

有幅很有名的聯語:“品清似水;人淡如菊。”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形容人的品行清透,以此作喻,可窺水之清;人淡如菊,此淡作無味講。菊花無香氣,最顯高潔清雅之氣。

其實,水與菊最根本的相同點在於,都是無味的、清淡的,只有具備了這一點,其“真味”才能顯現出來,才能長久地被人接受。

淡,是綿遠,是層次。

書法中的濃墨不被世所重,清代黑大圓亮的館閣體書法一直為後世攻訐,而書法中的淡墨,以其無窮的變化愈顯雅緻。

在茶中,綠茶沒有花茶濃郁的香氣,但它更有真味,入口後淡淡的清苦愈品愈醇厚。所以,淡不是濃度的稀釋,也不是無味的代名詞,個中禪意頗深。

兩千多年前的莊子曾說過一句至今仍流行的話:“君子之交淡若水。”什麼不淡呢?還有一句話是“酒肉的賓朋,柴米的夫妻”,“酒肉朋友”比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濃烈多了。

但稍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有酒有肉是朋友,無酒無肉是路人,誰也不認識誰了。那麼“淡若水”的君子之交,卻能見真情顯真情。

正如白居易所體悟的:“陽春曲調高難和,淡水交情老始知。”從年輕時一直到老,保持著“淡水交情”,從這漫長的時間跨度來說,未因其“淡”而消失,正因為“淡”而真情能維持這麼久遠。

處世淡些,反而有真味。這很像那道羹湯,聰明的廚師絕不讓它濃濃的、鹹鹹的,而是讓它清清的、淡淡的,鮮味真味反被托出來。

這很像時下的談情說愛,濃煙烈焰灼死人,但不爭的事實是,許多現代版的情愛朝不慮夕,離婚率也不斷攀升;而那靜如潭面、淡若清水的“柴米夫妻”們,卻很有規律、很有感情地生活著,其生活的真味就在這平平淡淡之中流淌著,充溢著。

說到這,似乎可以破解這個淡字了。古人說,淡也者,五味之中也。酸苦甘辛鹹是五味,唯有“淡”能中和這五味,使之濃度降下來,人才能長久地食用。

試想,甜順口,酸適口,天天吃糖喝醋行不行?若要吃怎麼辦,必須使之淡。只有使之淡下來,我們才能下嚥適口,只有淡下來,其原有的真味我們才能品出來。

處世為人欲得真味,別忘了這個字——淡。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