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所依附的生存空間,為何謂之娑婆世界,是因為此空間有三災八難的種種苦出現,所以亦稱之為「堪忍」世界,而此堪忍世界又是由何而來?其實世界只是一種空間,並沒有種種苦來干擾困惑眾生,而之所以被稱之為堪忍或苦海,這都是眾生念力所致,集結而成的無邊無際苦,那麼眾生為何要自惹苦惱來折磨自己呢?是「心」之動與用也。

眾生因根塵觸景而生種種分別心,分別美醜、喜惡、順逆之種種心,修者可知否?當起了分別心,便為境風苦樂所吹襲,而起種種苦,故謂之苦海無邊,那麼分別心從何而生?就是當根塵相應時,落在意識心的覺知心「我」上面,不能斷除對覺知心自己的執著,落入「我見」上面,所以就無法斷除我執,因此招惹種種煩惱、苦痛,起種種怨怒,始終墮入生死輪迴道,難有解脫之期也。

菩薩說:「如凡夫人,覺知前念起惡故,能止後念,令其不起;雖復名覺,即是不覺故。」這正是常見到諸多修行者共存的錯誤觀念與認知,世俗凡夫,常自認為當前一念沒有覺察到世間煩惱的妄想生起,結果起了種種煩惱妄想;而當覺察到的時候,再起另一個念,要把妄想壓伏下來,使這些煩惱妄想不再生出,把這樣的結果稱之為覺悟。

然而,這樣的境界或壓伏煩惱的能力雖然稱為「覺」,其實就是「不覺」。讓心能對一切境,如木石般,方可謂之覺,因為用下一個念來壓伏的作為,都是妄念。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隨心自在也。

行修之人,要學得「解脫」,要求得「解脫道」,唯有從心起。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淨,亦無繫縛眾生;但世人卻自虛妄計著,作若干種種解,起若干種種知見,生若干種愛憎,諸法並不自生,皆從自己一念妄想顛倒取相而有。

能知「心」與「性」本不相到,當處解脫,行修之人既入門修行,當悟「本有之性不可名目,因其本來就不是凡不是聖,不是垢淨,亦非空有,亦非善惡,只因眾生根塵觸景而與諸法相應,因此才有苦樂之境地別,若垢淨心盡,不住繫縛,不住解脫,無一切有為無為縛脫之心量,縱然處於生死,心亦自在也。」

今之世人,入門學道,無非是為求離苦得樂,斷生死輪迴,那麼學道人若在種種苦樂順逆之當下,心無退屈,不念名聞利養,不貪功德利益,不為世間諸法之所滯礙,境相雖現前,心依然如靜水,不被陰界五欲(色、聲、香、味、觸)與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所漂溺,即能生死因斷,去住自由,不為有為因果困縛,不被有漏所拘,以無著心應一切物,以無礙慧解一切縛,即為「解脫道」也。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