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求生存的過程中,經常因智能技術的欠缺,經驗的不足而產生種種困難與挫折。例如天災、人禍、疾病、傷亡等等橫逆事件,在面臨這種種困境、挫折的當下,多數人都會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有的怨天尤人而坐困愁城,有的沒勇氣面對而走入極端,在此之際,宗教都能適時給予人類某種心靈上的助力,使人類得以有信心奮鬥生存下去。

修者在現今社稷中可以看到的,例如當五穀欠收時,人們就舉行儀式以求豐收;當久旱不雨時,就會舉行儀式以祈雨解旱;當瘟疫流行之際,就祭瘟神;而當車禍頻生之處,就舉行祭土地儀式;諸如等等的宗教儀式,可以說是宗教早期出現的根源,也就是產生使人類得以在智能技藝經驗不足的環境下,增強人人的信心與安心而能生存下去的功能。

在另一層面,宗教又提供了什麼功能呢?由於人類是一種群居的社會動物,在這一群居的環境下,宗教的存在發揮了整合群體、鞏固社會規範的功能,也是人類社會生活得以維持相當重要的一面。

行修之人,回顧一下早期的社會群居族群,其生活重心除了家庭之外,就是存在社區中的寺廟了,這裡提供了族群交流的場所,也提供了社區中人們心靈上的寄託,提供社會一種穩定、安心的力量。

當然,隨著人類社會文化的演變與知識的普及,宗教的生存與整合的功能,就逐漸因科學技術的發達以及制度與律法的漸趨完備,而減退其重要性,然而,科技與知識的完備只能提供人類維持於有形的生活生命在物質上的需求,卻不能對人類心靈提供足夠的資糧,而宗教就在補足這一缺口,所以宗教的第三種功能,也就是作為完美目標的追求方向以及體認人生意義的憑藉了。

在醫學科技發達的今日,人類軀體之疾病已可達到治癒的功能,然而,人類的心病就非世俗醫藥技術所能及,心病必須用宗教的心藥醫治。雖然宗教是心病的醫治者,但,人類對宗教必須有正信,不可陷入迷信中,不要把諸聖仙神佛菩薩當成可以賜福、可以赦罪的萬能者。

佛只是一個覺悟者,以覺悟後的智能來覺悟後人眾生,引導後人眾生知道憑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開闢自己的大道,從心病中走出來,進而完成自己人格的提昇,這一層宗教的功能,須由學道修行者要承擔的使命,也就是承擔社會責任,然而,能承擔此一社會責任且能完成使命者,必先用心於修行中,以修己爾後渡他也。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