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什麼?無非就是在修飾這顆心,使之圓滑有光澤。心可以決定人生的未來,心也可以看到當下的喜怒哀樂諸境相。人,對於未來都抱有一些憧憬,期待是世人普遍存有的生活習性,修行就是要修正這些不正確的思惟,因為過去已逝,難追回;未來不可知,難期待,當下唯真。

生活要有活力,就要把握當下,拋開過去心與未來心。太陽東昇時,光芒四射,大地一片光明,但它也要西沉而使大地回到一片寂靜,它只把握當下的每一刻每一秒,不沉溺於東昇的光芒,也不期待早點西沉可回家休息。

人,就要如此,不貪著於過去,也不空等待未來,當下是過去的延續,未來是當下的延伸,沒有當下,那過去與未來都是空幻,所以人之一生光明與否就全看自己「心」態的處境,心,明明白白的活在當下,你才能看到未來的光明。

人生之生死聚散本是常情,人之心是凡心,而聖賢之心是覺心;凡心執著色身以及色身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法,而覺心者視此六塵如幻,不隨這色身到處攀緣而貪著於過去的喜怒哀樂也不幻想不切實際的未來,惟知掌握當下的自己。

因為迷失於過去與未來,所以凡心以假為真,視六塵為真,因而陷於生老病死苦的憂慮中,受苦受熬;但,當你有了覺知心,就會脫離六塵,了悟六塵真相,所以能不受其牽制,能自在的生活。

行修之人拋開俗務入門學道,就是學習如何把凡心推向覺心之境地。古聖莊子說:「生者寄也,死者歸也。」眾生假體軀殼本是四大假合,無一為實,總要回歸塵土,但其光明靈性是自在的,不生不滅,今生只是借此軀殼暫住而已。

因此,難得有此機緣,就要把握當下,善用此身,好好體察那能見、能聞、能知、能覺的心都是如幻泡影,用心體察,時時刻刻不放逸,就能剝離凡心對外在事物情境的貪著,當沒了貪著心,凡心不見了而現出覺心,人生自然就輕鬆自在。

一棟房子破舊不堪了,就要改頭換面,重新建造,終有新房子可居住;而人體就如一棟房子,多劫以來,不斷的受蟲害侵蝕以致敗壞不堪,如今藉由精進修行的改頭換面,終能有一個新生的開始。

然而,新生是一種機緣,若不知去珍惜與把握的好好維護,而任其雜草叢生,那新生也很快就敗壞的。經云:「人,臨命終時,百般帶不走,唯有德業隨身。」芸芸眾生可要好好的省視自己,用心耕耘,讓園地能欣欣向榮,沒有雜草,沒有蟲害。

現象界都是因緣而生滅,沒有一樣東西可永久持有,一切如夢幻泡影,白天所見、所覺的一切事物景緻,當眠熟時就間斷了,但是,一覺醒來,卻又出現在意識中,也因為前一秒所攝取六塵的現象植入了意識心,因而,當意識心起,景物重現,然而這些景物並沒有其真實性,只是藉由因緣而生或滅,修行必須作如是觀,這才能脫離俗塵事物的牽絆,找回自己的真心。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