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云:「言多必失」。要做一個健談者,不如當一個傾聽者。

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評斷,一個遇人就侃侃而談的人,其受歡迎的程度一定不如一位能靜靜傾聽的人。這當中的差異就在於人與人相處中,如何留給對方空間,在這複雜的人際關係裡,其溝通的方式當然就涵蓋了聽話與講話,要懂得如何講話,不要一開口就傷了人,所謂「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那才可悲,所以要謹言。

為何人的五官大都是成雙,唯獨口舌例外,這真是造物者的巧思,無非是告訴我們要多看、多聽而少開口說話,其實從自然界的種種示現的例子也太多了,只是我們不去留意而錯失機緣罷了,生活中,祇要我們時時稍加留意,不難發現,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靜觀萬物皆我師。」這含有深層的禪語若能靜靜的品味細思,必能讓你的人生有所覺悟。

我們可以看看,這夏天的蚊子天天嗡個不停,真是擾人清夢,沒有人會喜歡它,不是嗎?若有人如蚊子般一天到晚對你說個不停東家長西家短,是不是與蚊子一樣的惹人怨呢?這就是自然界的一種啟示,菩薩示現告訴我們要與人相處融洽,人際關係要圓融,就要學會少說話、多傾聽。

一個健談的人,要得人緣,首先必學會如何察言觀色,也要懂得體諒別人,哪怕自認為有理,也不會犯了得理不饒人之大忌而據理力爭,破壞和諧的互動氛圍,要知道:理直本可氣壯,也能氣和,義正固然詞嚴,但不妨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也可以義正而詞婉,讓對應雙方都能保有面子與裡子,這不就是溝通的雙贏結果嗎?目的達成了又能獲得他人的敬重這才是一個真正會講話的人。

另一方面,一個會聽話的人,其功力尤勝於一個會講話的人,講話言多必失,但聽話再多卻不失,且獲益最多,在人群中,人與人的互動,若能仔細的去思索、觀察,你會發現,與別人最好的溝通方法或情誼的緊密,不是嘴巴,而是耳朵。所以說,與其做一個健談者,不如當一個傾聽者。

宗教裡談因果,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是一種因果的對待,你尊重對方,對方投以善意;你理直氣壯,對方必投以怒氣相向。所以在人與人互動中是最好修行的場所,在各色各樣的人群中,都能圓融相處,這就是修行的功力深,反之,則有待檢討、反省與努力了。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