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制是一股自制的力量,人不知節制,就容易出問題。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飲食不節制會生病,說話不節制招禍端。過分歡喜、過分悲哀,不是樂極生悲,就是愁腸百結,都不是好事。“節制”是保持冷靜的智能,可以避免衝動,做出錯誤的判斷。到底要節制哪些呢?提供以下四點參考:
 
 
第一、言語節制則愆尤少
 
語言是溝通的橋樑,《韓非子》說:“以密成,語以泄敗。”話要見機而說,簡潔而說,否則多餘的一句話,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必說而說是多說,不當說而說變是非,因此要懂得說話藝術,才不會招惹愆尤;懂得說話節制,是智者的表現。
 
 
第二、舉動節制則悔吝少
 
行為舉動是一種禮儀,凡有所行,應有其節。行為不當,容易引起誤會,甚至惹禍上身,例如不當笑而狂笑,不當哭而號哭,不該做而多管閒事,應該做而不敢承擔,就會誤解、怨恨、不知輕重、不明因緣,引起種種情緒,百結叢生。倘若舉動有節度,煩惱會減少,獲得他人敬重;舉止知節制,懊悔會降低,可以安頓身心。
 
 
第三、飲食節制則疾病少
 
古德說“七分飽”,意指不貪求、不過飽;縱觀今日的現代都市病,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等,皆是飲食不當所致。宗教也說修道人攝取食物 “如蜂採花,但取其味,不損色香”,吃東西只是為了滋養色身,好用功辦道,不在口感上過多重視。唐朝孫思邈所說:“蓋飽則傷肺,饑則傷氣,鹹則傷筋,酐則傷骨。”吃太多、太少、太鹹、太甜都容易致病,因此,飲食調配適時定量,才是健康之道。
 
 
第四、歡樂節制則禍敗少
 
每個人都想追求歡樂,但過於歡樂,往往失去平安。像巴西嘉年華會,整夜狂歡;臺南鹽水蜂炮,刺激危險;乃至高速飆車,瘋狂蛇行等等,意外就產生了。太過興奮,造成心臟負擔,血壓上升;得意忘形,苦果隨之現前。所以,在快樂時,要明白無常變異的真相,懂得節制,禍事才能避免。
 
 
花朵過分盛開容易凋謝,水果過分成熟失去原味,做人過分謙卑變成虛偽,因此凡事都要能節制,不吃過頭的飯,不說過頭的話,不走過頭的路,不做過頭的事,學習經典所說的:“能克制自己,過於勝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節制。”這就是自制的力量。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