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能「心靜」,世俗眾生往往取著外境,使心無時無刻沉浮不定,因內心的翻攪,使生活不得安寧、自在,修行莫非要消除這些外在的干擾,以求內心的平靜。但又為何取著外境,而使生活不自在呢?這都是一個「貪」字在作祟、在撥弄,有了貪,就不知惜福,不知惜福就生種種欲念,欲念一起,怎能使生活安寧、自在呢?

經云:「內無所求,外無所得,心不繫道,意不結業。」對外有所求,自招無限苦悶。古賢云:「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現今社稷的亂象叢生,作奸犯科、搶、騙、詐,層出不窮,世人不安,生活不得安寧,全是一個「貪」字所衍生而有。

修者須知,要以有限之資貨,滿足無限之物欲,難矣。這正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故,聖賢寧取質樸歸真,不敢奢侈浮華也。

行修之人應知,一切物象如泡似幻,富貴貧賤全憑各人的福報而有不同,強求貪得徒增罪業纏身,奈何,眾生無明,執著物象,心為形役,陷入苦海難以解脫,悲哉!禪師慧能如是云:「自心歸依覺,邪迷不住;少欲知足,能離財色。」修者一旦學道修行,就要用心體悟,少欲知足才能斷煩惱,才能清靜自在,人生才能輕安而活。

說及少欲知足,當然就應自惜福起。「人在福中不知福,一山還望一山高」哪有平靜安逸的人生,唯有惜福者,才能知足,知足者方能少欲;能少欲,才能安分;能安分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為物役而得妙慧。

世間裡,為何常有人在怨天尤人,因為不知惜福也。不知惜福,雖富甲一方,還是苦惱無盡,昔日,賢者顏回雖一貧如洗,其心中仍然快活恬靜。一次的怨天尤人,就是一層罪業的加深,世人不能不慎也。

因此,世人應時刻以惜福之心,達養德之功;以惜福之心始,進而生感恩之心;能抱有此感恩心,進而民胞而物與,激盪出慈愛之心,人有慈愛之心,心中自然一片祥和,人人有祥和的慈愛心,社稷何來暴戾之氣,那人間淨土,大同境界不就在眼前乎?

是故,要匡扶風氣,正人心,就要從惜福做起。若問人間什麼最美?什麼最樂?應說寧靜最美,惜福最樂。修行就是要美其心,樂其行。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