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儒家以天下為己任,從端起書本的第一天起,就是為了做大丈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為了幫助老板辦大事,造福社會大眾,而不是為了擺個小攤賣點小菜賺點小錢。孔子曾無限遺憾地說:“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意思是:誰要是用我啊,我能幫助他實現東周的聖治。孟子則自信滿滿地說:“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孔子、孟子都有“平治天下”的志向,也有“平治天下的才能”,卻沒有與之相應的業績,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人生遺憾。這種遺憾不時地在歷代儒家身上發生。因為儒家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同時也是一個很大的缺點:有志向無野心,只想當助手不想當老板。所以他們的志向需要通過某個英明的老板來實現。如果老板不英明,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改造老板。這項工作經常吃力不討好,所以,他們經常被弄得灰溜溜地捲鋪蓋回家。

如果志向無法實現,儒家如何選擇?他們仍然像大丈夫一樣,“不得志,獨行其道”,安詳地生活著,用自己的學問和道德教化、感染身邊的人,而不會像小丈夫一樣,憤憤不平,怨聲載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儒家的核心價值觀,這也是儒家最富魅力的思想精華。歷代儒家精英無不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這一理念,他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體現了高尚的殉道精神和令人景仰的大丈夫氣魄。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就是一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道德實踐者。他年輕時考上進士,被任命為出山東范縣縣令。范縣地處黃河北岸,有十萬人口,而縣城裏卻只有四五十戶人家,還不如一個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鄭板橋就做了一件奇怪的事:讓人把縣衙的牆壁打了許多的洞。別人好奇地問他這是為什麼,他說,這是出出前任縣官的惡習和俗氣。他在任上,果然跟前任官員不一樣,兩袖清風,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謀福利。

五年之後,鄭板橋調任山東濰縣縣令。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迴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有時還穿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有一次夜裏出去,他聽到有間茅草屋裏傳出陣陣讀書聲。原來是一個叫韓夢周的貧困青年在苦讀。鄭板橋就拿出自己的銀子資助他,使他能去參加科舉考試,後來韓夢周中了進士。

鄭板橋經常尋訪孤兒,然後傾力相助。縣學裏的孩子放學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他們送飯;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

在遇到災荒時,鄭板橋都據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他還責令富戶輪流捨粥以供饑民糊口,並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他刻了一方圖章以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饑債。”在災情嚴重時,他毅然決定開官倉借糧給百姓應急。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因為沒有上面批准,擅自開倉要受到懲處。鄭板橋說:“等公文批下來,百姓早就餓死了,這個責任由我承擔!”鄭板橋的果敢救活了很多人。秋後,又遇上了災年,百姓們無法歸還糧食,鄭板橋乾脆讓人把債券燒了。百姓們都很感謝這個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清官。

乾隆十七年,濰縣發生了大災害,鄭板橋因為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結果被罷了官。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鄭板橋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依依不捨。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桿。”

從此,鄭板橋回鄉以畫竹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氣節的一生。他一生只畫蘭、竹、石。他認為蘭四時不謝,竹百節長青,這正好與他倔強不馴的性格十分相似。

鄭板橋雖然未能完全實現“兼濟天下”的夙願,卻能“獨善其身”,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體現了一種真正的儒家品格,不愧為大丈夫。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