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的目的不是情緒的宣洩大哭一場,而是在反省過往之錯或不足之處,誠心探索習性養成的內心癥結所在,在更清楚認識自己之後,讓自己站在現在的基準點上,修正自己的行為,


一個人的犯錯,有時候並非故意,是在不自覺中的行為,這並非本性,而是一種習性。


想想自己平常講話的口氣、用語、態度是什麼模式?何以會如此?另外,又為何習慣與某些人做朋友,卻無法與某類人當朋友?


這一切的選擇,一切的反應,我們很難找到合理的原因,總是以物與類聚,投緣等用語來表達,卻從未思索,所謂的投緣是為什麼?


投緣也同樣只是累世及今世平時的習性養成,也因此讓自我發展的格局變得狹小了,其實,與人的接觸,在每個人的潛意識之中是具選擇性的,只是不自覺罷了。


回顧我們成長的歷程中,父母的特質,家庭生活模式,教育方式及每個成長階段所處的環境‧‧‧‧‧‧幾十年下來,點滴塑造出現在的「我」,而我喜歡這樣的自己嗎?抑或只是習慣罷了?


思考及此,心中激動湧出一股無力的感傷,往往平時面對別人的某些特質,很容易起瞋心,而在不自覺中,這樣的特質在自己身上也可以找到,


像這樣牢不可破的習性,要修正它,須靠足夠的勇氣、決心與時間,在修正探索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無力感,只要能體會至此,相信我們都會領悟到「包容」的重要性,


世間本無分別,何有好壞之別,全是我們自己依習性所下的定論與選擇,


也因我們這些選擇讓我們無法用「包容」去面對異處,因而產生憎恨、對立、分別,心靈無有寧靜,生命又何足以喜;懺悔,就是要勇於修正這些似是而非的習性,導引我們走上處處包容的境地。


忙、忙、忙,快節奏的生活腳步中,所顧及的都是一己之慾,在追求、爭取中,不知覺中已犯了諸多的錯誤,累積了不少的怨懟與罪業,


因此,應為自己找個歇腳的心靈假期,好好的靜下沉思,懺悔過往的使性,清楚的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將自己的習性從心靈深處拔除,懺悔、修正,直到能見物包容,心靈自得寧靜、自在。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