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女尼,生平事跡無考。這首《悟道詩》,展示了一個從求道到悟道的過程。佛教修心養性,講禪悟,即靜坐止息雜念,專注漸入悟境。這個過程,不立文字,沒有說教,全靠自己領會。
 
《悟道詩》把探索到醒悟的認識過程,通俗生動地表現在一幅美麗的意境之中,給人以十分有益的啟示。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以尋春比喻探索。“盡日尋春”,表現不倦的追求;“不見春”,索解終不可得。陳師道詩云:“芒鞋竹杖最關身。”對行路的人來說,芒鞋、竹杖是最關緊要的。隱喻路途之遙遠,跋涉之艱難。隴頭,指關中一帶,表明地域寬廣,尋覓艱辛。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歸來後,卻見梅花已經開放,枝頭春意爛漫。原來,春色就在自己的身邊。正如盧道悅《迎春》詩中所說的:“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千里尋覓無果,春色自在咫尺。
 
“笑拈梅花嗅”,這“笑”字傳神。笑山窮水盡的跋涉,笑踏破鐵鞋的尋訪,這是勝利的笑!為苦盡甜來欣喜,為剎那頓悟歡笑。笑既不得,悟從何來?笑了,是因為悟了。
 
《壇經》云:“迷來經累劫,悟則剎那間。”迷惑時經歷了漫長的時日,覺悟了卻只在頃刻之間。但是,這漫長的尋覓,不是徒勞的,它是成功的積累過程。點點積累,如螢火聚集,光照如炬,洞燭心靈,方能豁然開朗。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是一個認識升華的飛躍。
 
探索到覺悟,有兩種狀態,一種叫大智若愚,疑惑重重,總是處在設問之中。在設問中質疑,在質疑中索解,看似愚鈍,實乃聰明。因為,智慧在點燃,必然會帶來新的頓悟。另一種叫大愚若智,看來好像什麼都很明白,沒有疑問,不用探索,智慧被熄減,永遠不會獲得新的知識。
 
《悟道詩》講了一個怎樣方能明白道理的歷程:叩問是智慧的春華,頓悟是探索的秋實。
 
 
 
文章作者:葉鵬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