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禮記‧樂記》云:樂者,德之華也。 《孝經》上說: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關於音樂,我國的古書《禮記‧樂記》都有很深入的探討和記載。它說:人情有所樂,則發之於聲,寄之於音,故自生民以來,即有聲樂。心有喜怒哀樂,則音有和厲淒清。
 
我們的先祖,創造了音樂這門藝術,設立五音(宮、商、角、徵、羽)。在人們日常生活、社交、禮儀、祭祀當中普遍運用。因其獨具的感染魅力,能抒發情志,陶冶情操,烘托氣氛,廣為大家所鍾愛。
 
雅正的音樂,能凈化心靈,使其返璞歸真,所以音樂自古有教化的作用。而中華文化,致廣大而盡精微,物有萬類而相交感通,莫不有所相應。《靈樞‧邪客》: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為五臟正音。
 
五音是通過五情相應調節五臟,《內經‧素問》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所以正聲雅樂使喜怒憂思恐歸於和平,調和身心,又可以達到治病保健的作用。不僅如此,五音與八卦五行、五方、五色、五味都有相應,所以古人說:「不知《易》,無以為醫。」
 
生命的氣機秉承天地合氣,隨一日四時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作周而復始的圓運動。人體元陽也在五臟之間升降沉浮,五行相生相剋,運化無窮,如果陰陽平衡,五氣祥和,則人體健康安適。
 
其正調雅樂,調度五情,如能全身放鬆,聆聽音樂,觀想氣行至所屬臟器(如演奏宮樂時,則觀想著氣行至脾臟),如此氣隨意走,從而有調理全身氣血和臟腑的作用。
 
當前社會,人們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來調適身心,獲得健康?選擇聆聽正聲雅樂,不失為一種時尚、實惠的方法。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