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既然生在這個世間,就應該愉快的活著,這樣才有意義。


然而,生活中有許多的痛苦、傷心和無奈。生活,明明是痛苦和煩惱的。

或許,有時沒痛苦的感覺。譬如,佛家說“生苦”,人在出生的那一刻,痛苦非常,所以大都是張大嘴巴“哇哇”地哭。可是,有誰能說出那種“痛苦”的感覺呢?我們記不起來,長大以後也沒人願意去探究。

聽母親說,我倒是有點不同,在出生那刻並沒有哭,後來接生婆把我倒提起來,用另一只手打我的屁股,我才“哇”的哭出聲來。這聽起來很奇怪,本來沒痛苦,為什麼非要強迫他痛苦呢?難道人生就是要接受痛苦的嗎?

原來,苦一方面是與生俱來的,再方面是外在強加而來的。但是,為什麼外在會給我們痛苦呢?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怪像。我們一生下來,就習慣了這種怪像,早已不以為怪。隨著年齡增加,越來越不會去理會,到了後來,乃至失去了感覺~~迷迷糊糊過一生。

由於是“迷迷糊糊”的活著,所以常常黑白顛倒,會認苦為樂,讓我們樂不思蜀。這是一種愉快的人生麼?

不如試著問個明白,我們忙忙碌碌,漫無目的的,而且無休無止的奔波,究竟人生為誰辛苦為誰忙?

當然,生在人間,我們除了要努力生存下去,似乎沒有其他的路可走。這樣,孩提時學走路跌到鼻青臉腫,絕對不會因此瞋恨不平的路。如果瞋恨,發誓不再溜下媽媽的手,恐怕一生也不會走路。

同樣的,一個病人,醫生判定非要動大手術不可,而動手術就是讓刀刃切割他的肌肉,讓他鮮血淋淋。萬一他因此心生恐怖,拒絕上手術台,那麼,只有過著一生痛苦不堪的日子,乃至死路一條了。

嬰兒雖然大哭,依然要成長,學生厭惡考試,仍然無條件地面對。乃至工作崗位上出了人事或環境的困擾與難題,商場上的失敗,官場上的失意等等,都無法逃避。

所以,人生有時必須強忍一時痛苦的選擇。許多時候,唯有通過一番痛苦,才會得到快樂。不經刺骨的寒風,哪來撲鼻的嶺上梅花?痛苦是成長,生存和希望的一道門路。

既然要面對煩惱和痛苦,那麼,一定要找出煩惱和痛苦的根源。然後把它去除,這是人生愉快的開始。

痛苦的根源可多了。逝者已矣,來者可追。與生俱來的痛苦,我們無力追根究底,但今生今世的煩惱,如果我們願意冷靜下來,細細去思考,一定會拍案而起-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初如果沒有“那麼做”,如今就不會承受這些苦果了。我們常常是這樣私自責備自己。

由此可知,所謂的“外在強加給我們的痛苦”實際上是作繭自縛。既然是由“自己”造作的痛苦和煩惱,那麼,我們就有必要認真自我審視。

古人常常提醒我們,必須“一日三思己過”,常思己過,對自己的行為自然會有所規範。如此,在無形中已經遠離了煩惱和痛苦。當然活得愉快了。

為什麼?過錯行為的產生,離不開心的造作。佛家有言:真正產生煩惱和痛苦的,無非是貪瞋癡。

少一分貪,就多一分快樂。貪得無厭的後果將會如何?不言而喻。而瞋心呢,瞋心如火,當仇恨的怒火中燒時,就會迷失良知,無所不用其極。它毀滅了別人,最後自己也焦頭爛額。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癡,是不明真相,不明白而強行之。正如被魔鬼牽著鼻子走,當然走進了地獄。

“貪瞋癡”,無形無狀,只是我們的一個念頭而已,由一念迷糊而來。如果我們能夠時時做到“一日三思己過” ,一點一滴地把它去除,好比在我們沖了一次痛快淋漓的涼水,人生何其舒服自在。

自在舒服,是人之所好。然而僅僅獨善其身,人生未免顯得狹隘與自私。畢竟,人是有情眾生,難道對周遭發生的一切無動於衷嗎?比如周圍發生了災難和不幸,有人視若無睹,有人卻雪中送炭。

有時我們也會聽到這樣的抱怨,當他推開自己的門,一個屁股坐下沙發,伸起懶腰,疲憊不堪,還唉聲歎氣的,這是庸庸碌碌,為了“生活”而奔波一天後的怨氣。我們也看到有些人,百忙中,依然故我,定時到老人中心探訪。當孤苦伶仃的老人抓住他們的雙手不放時,他們自身還有多少事在等待著去處理。

還有更多的人,默默無聞地為大眾,為社區,乃至為人類付出了心力。這種付出和奉獻,對他們來說,何嘗不是快樂和歡喜呢。所以,比起獨善其身者,能夠選擇付出和奉獻,人生才顯出真正的圓滿和愉快。

既來之,則安之。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為什麼要活在煩惱和痛苦中呢?實際上,煩惱和自在,痛苦和快樂,只在於自己的一念分別而已。

我們的心好比一片土地,可以讓它荒廢,雜草叢生,也可以不斷耕耘,讓這片土地肥沃,長出甘美的果實,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何愁人生不愉快呢?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