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門十哲”之一,在“文學”一科中列第二。他比孔子小四十四歲,是孔子晚年所收弟子。子夏曾任魯國莒父宰,後回到衛國,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成果斐然。據史書記載,魏文侯、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這些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為王者師”。

先取信,再發話

子夏說: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子夏的“君子信而後勞其民”,談的是管理下屬打交道的方法。首先取得下屬信任,才好安排他們的工作。“信而後諫”,談的是跟上司打交道的方法。首先取得上司的信任,才方便發表不同意見。

作為上司,如果沒有取得下屬的信任會怎麼樣呢?曾子說:“未信則以為厲己也。”工作是辛苦的,在沒有取得下屬信任之前就安排他們做辛苦的工作,下屬會認為你在折磨他們。

下屬的信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你的才能的信任,二是對你的人品的信任。如果下屬不相信你的才能,你安排他們工作時,他們就會疑慮重重,擔心你指錯了路,工作時,也會猶猶豫豫,不盡全力。到時候工作沒幹好,他們不怪自己,反怪你指揮無方,還說什麼“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下屬相信你的才能卻不相信你的人品,疑心更大。因為你的人品直接關係到他們的人格和利益能否受到尊重。誰也不願當“包身工”,誰也不願當“楊白勞”,他在你手下工作,不等於把尊嚴賣給了你;他在你手下工作,不是為了幫你的忙。如果人格尊嚴和切身利益毫無保障,他們就會“聚眾造反”。

電視臺曾報導一則新聞:有一個大能人,出任某廠廠長。他一心投注在工作上,連妻子生病住院都沒時間照顧。在他的領導下,僅一年時間,工廠面貌就煥然一新。就在他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番時,全廠幹部職工集體罷工,將他從廠長位置上拉了下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不懂得尊重別人。下屬辦事不合他的意圖,他就以“我撤了你的職”相威脅。有時發脾氣,玻璃拍爛好幾塊,不給下屬一點起碼的尊重。大家對他的專橫作風忍無可忍,又擔心被他砸掉飯碗,終於聯合起來,將他拉下了馬。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許多人並不缺少幹大事的能力,缺少的只是尊重他人的態度。他們自視甚高,覺得自己很重要,卻忘了別人的重要,於是受到大家的疏遠與厭棄。

假如獲得了下屬的信任,安排他們再苦再累的工作,他們也會全力以赴;制訂再嚴格的制度,他們也沒有怨言。春蘭集團老總陶建幸為了實現真正高質量的客戶服務,倡導“零缺陷運動”,為此,公司就職工行為規範、勞動管理、技術管理等等方面制定了許多嚴格的管理條例,比如,遲到一分鐘,要自認罰款五佰至一仟元;沒有嚴格執行操作規範,要自認罰款五佰至一萬元...如此嚴格的制度,如果在別的公司執行,員工肯定認為這是在跟他們的利益過不去。但這些制度卻在春蘭公司執行得很好。因為員工對老總、對公司管理層很信任,相信這樣做是對的。

如何取得員工的信任呢?這需要耐心。信任感是不能強行灌輸給員工的,只能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使員工對你的能力、對你的人品行逐漸認同,所以不能急於求成。

有一家公司,由於管理不善,一度陷入虧損的泥潭。為了改變被動局面,公司聘請了一位管理專家來擔任總經理。

新經理上任的第一天,看到了讓他深感震驚的一幕:幾名保安人員,在門衛室裏興高采烈地玩著撲克牌,完全忘了自己的職責。當他巡視生產部門時,發現情況更糟糕,到處都彌漫著一種懶散不負責任的氣氛。

但是,他沒有懲罰任何人。他知道,這是公司制度出了問題,不是靠懲罰某個人能解決的。他決心創造一種人人對公司負責、人人對自己負責的環境。一方面,他經常進行宣傳促動,以鼓舞士氣。他給員工們打氣說:“企業的目的何在?唯一目的是增加收益。公司有收益,各位最先受惠。各位為了自己,務必堅守崗位,努力奮鬥。”

另一方面,他加緊制度建設,努力使各項經營策略和管理措施變得更合理。經過一番改革後,公司面貌煥然一新。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各盡其職,再也看不到上班打撲克的現象了。六個月後,公司即從虧損的泥潭中走出來,成為一家盈利情況很好的公司。

這位經理顯然懂得“信而後勞其民”的道理,他沒有強行運用自己的權力來推行什麼,而是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改變了一切。

作為下屬,如果沒有取得上司的信任會怎麼樣呢?曾子說:“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在沒有取得上司信任之前就提出不同意見,上司會認為你在貶低他,他會給你好果子吃嗎?

上司的信任,也包括兩個方面:你的能力和你的人品。如果他不相信你的能力,就不認為你能給他出什麼好主意。你引經據典講得條條是道,他卻輕輕地一筆抹殺:書生之見,不足為用!

如果上司不相信你的人品,問題更大。你一心一意為他著想,他卻懷疑你想拆他的台、壞他的事,非但不感激你,反而對你恨之入骨。春秋時伍子胥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子。

伍子胥是歷史上公認的忠臣,他對吳王夫差可謂推心置腹,言無不盡。吳王夫差出兵越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派大夫文種帶了很多財寶送給吳國太宰伯嚭,請求講和,並且表示,越王夫婦願意以臣妾的身份伺候吳王。吳王夫差想接受這一條件。伍子胥知道,吳、越兩國是世仇,不是你滅掉我,就是我滅掉你。越王勾踐暫時妥協,並不能根除日後的危險。因此,他勸夫差說:“越王這個人特別能吃苦,如果您現在不消滅他,日後一定會後悔。”

夫差更信任太宰伯嚭,不聽伍子胥的話,與越國議和。

五年後,吳王夫差準備出兵攻打齊國。伍子胥勸道:“齊國只是疥癬小患,越國才是心腹大患,您不先消滅越國,卻去攻打齊國,不是很荒唐嗎?”

夫差自以為是,不相信伍子胥比自己高明。他出兵攻打齊國,在艾陵大敗齊軍,得意洋洋地班師回國。從此,他更加討厭伍子胥的話。

又過了四年,吳王夫差又想攻打齊國。太宰伯嚭多次接受越王的厚賄,極力贊成這一計劃。伍子胥又勸夫差道:“越國是心腹大患。您即使攻下齊國,就好像得到一塊石田,什麼用也沒有。”

吳王夫差不聽,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料到吳國必有大難,就把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氏,自己仍然回國報效吳王。

太宰伯嚭受了越王的收買,向吳王進讒說:“伍子胥這個人,剛愎自用,他對您的怨恨已經越來越深了。上一次,您想討伐齊國,他認為不行。您最後還是率兵伐齊,結果成了大功。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更加心懷怨恨。現在您決定討伐齊國,他又強行勸阻,還在背後詆毀贊成這件事的人,其用意是希望吳國失敗,好證明他的高見。現在您決定親征,伍子胥卻假裝生病,不隨軍前往。您不能不對他加以防備,這個人想製造禍亂是很容易的。而且我已派人暗中監視他,他出使齊國時,把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氏。他在國內不得意,經常跟諸侯來往,這是很危險的,希望您趁早考慮這件事。”

吳王夫差對伍子胥由厭生怨,由怨生恨,竟派人送給伍子胥一把寶劍,逼他自殺,還把伍子胥的屍體裝進馬皮做的袋子裏,丟進江中。

後來,越國滅掉了吳國,逼得吳王夫差自殺。一切就像伍子胥當年預言的一樣。伍子胥的意見是正確的,卻不能讓夫差聽從,歸根結底,是沒有取得夫差的真正信任啊!

如何取得上司信任呢?才能、人品和忠心必不可少。但還不夠。伍子胥的才能、人品、忠心都沒有問題,卻不能取得信任,主要因為他跟夫差都是個性很強的人。個性不合,難做夫妻,難做朋友,自然也很難建立起和諧的上下級關係。所以,要取得上司信任,還有一個要點:順應上司的個性。

此外,如果上司沒有興趣聽你的意見,表明他對你缺乏信任,那就不要說了。與其暢所欲言,不如閉上嘴巴。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