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將人分成君子與小人,又把君子細分為智者與仁者。故有“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之說。此說出自《論語》,前兩句更是廣為傳誦。
 
然而,後人對這段話的理解多流於表面,最普遍的翻譯竟然是“聰明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喜歡動,仁德的人喜歡靜。聰明的人樂觀,仁德的人長壽。”典型的望文生義。
 
要理解這句話,首先用弄清:何謂智者?何謂仁者?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者之知,乃明智之智,是為大智慧,非為小聰明。
 
智者便是那些對自己、對人生、對人性有著足夠的了解和領悟的人,並且因智慧而超脫;仁者,古人常說:仁者無敵。何謂仁?孔子云:“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仁為本心之德,仁者是能夠克制自己的私欲,遵從天理,講求仁義,道德高尚之人。
 
此說後被朱熹等理學家自解為:“存天理,滅人欲。”其實大謬。所謂天理,所謂道德,乃自然法則爾。要存天理,先存人欲,否則,人欲已滅,人性何存?
 
因此,這段話應解讀為:因智慧而超脫的人像流動的水一樣快樂;講求仁義,道德高尚的人像沉靜的山一樣恆久。
 
此外,古人云:“北人跑馬,南人行船。”實際情況亦是如此:西、北多山,北人性格如山,故北方出仁者;東、南多水,南人性格如水,故南方出智者。仁義之人可成就豐功偉業,或為王,或為聖;智慧之人基本上大隱於市,或逸士,或高人。故此,千年以降,王氣在北,民氣在南。
 
雖然在孔子的思想裏,他更推崇樂山的仁者(仁是孔子的主導思想)。但其實仁者、智者並無高下之別,就像自然界的山與水從無爭勝之心,且互為映襯,共成山水。智者上善若水,海納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載物。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