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慣有的思維中,總是以為生活的繼續會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收獲,所以對於放棄我們根本不加考慮。卻對永不放棄情有獨鐘,把不輕易放棄作為人生的固定的哲學,因此,有很多人在面臨抉擇的時候總是捨不得放棄,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一位非常相信佛陀的人走到了懸崖時不小心腳下一滑,從高處跌入深谷,幸好抓住了一根樹枝。他非常緊張地求佛陀救自己,結果佛陀真的出現了。佛陀讓這個人放下手中的樹枝,可是那個人卻不肯放下,繼續把樹枝抓得緊緊的。佛陀搖了搖頭說:“你自己不放手,誰也救不了你!”

我們面對複雜的人生不能僅僅掌握一套哲學,以為只要懂得了一個道理便可以暢通無阻。其實取得往往只要心理坦然,而放棄則需要巨大的勇氣。想要駕馭好生命之舟,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那就是學會放棄。一個拾貝殼的小女孩剛到沙灘便撿了兩手貝殼,媽媽就對女兒說:“先放下手中的,等會你才能撿到更美的貝殼。”小女孩的母親想以此來告訴她:隨著成長的腳步她要捨棄更多,不管她願不願意。

如果只懂得抓住不放,甚至貪得無厭,那麼,面對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那麼多的誘惑如何去抗拒?當一個比你原來的更完美的人出現時,當更令你癡迷的物品出現時,如果不加考慮地接受的話,那麼就會帶來無盡的壓力和難以擺脫的痛苦,甚至毀滅自己。不是有些人因為貪得無厭,家裏大旗不倒,外面小旗飄飄,最終落得妻離子散人財兩空嗎?

智者說:“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如果不分清是非,只認為人就應該永不放棄,那麼,到頭來承擔後果的只能是自己。人類就是因為一種不願捨棄的心理才導致了生命更沉重的負荷。人總是邊走邊喊:“累啊,累啊!”可是捨不得放下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的肩頭的重擔,以為這樣走到盡頭會是收獲,卻不知中途有人因為承載不了負荷而被壓倒,再也起不來了。

在印度洋的大海嘯中發生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年輕的媽媽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為了救三歲的兒子忍痛放棄了五歲的大兒子。否則,母子三人無生還的可能。救了小兒子之後沒想到奇蹟發生了,大兒子竟然也得以生還。在人生的抉擇中很多時候不是由得人的,放棄的藝術是我們的必修課。我以前總是喜歡保留一些廢品捨不得扔掉,到後來才發現那些物品不但一文不值,放在新的物品旁邊還起了腐化作用,使有價值的東西也浪費了。

人的情感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越多就會越快樂,迫使我們沿著追尋收獲的路走下去。當我們受了很多苦時發現:我們的無聊和困惑、痛苦和失落、壓抑和無奈,無不和我們太渴望擁有更多有關。因為不懂放棄或過分的執著,讓我們迷失了方向。

人的生命的確是薄如蟬翼的,有人說過“命若懸絲”,非常脆弱,我們都不知道我們的命會撞在哪一條軌道上,為何不學會放下沉重的十字架呢?在沙漠上馱著金子走不動的旅人為何不肯卸下金子,輕鬆尋找維持生命的水源呢?如果為了金子渴死在沙漠裏,再多的金子又怎能和寶貴的生命比較?所以,放棄何嘗不是一種明智之舉何嘗不是一種收獲呢?

把握時機,保持清醒的頭腦就要學會選擇,學會放棄。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放棄是一種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是顧全大局的果敢和膽識。面對認識,我們是自己唯一的導演,只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才能徹悟人生,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引用 : 文生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