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勇敢的自我反省,說到交朋友,到最後你還是要面對你自己。在論語裏面對於自我反省非常強調,譬如孔子有位學生叫做曾參,他說吾日三省吾身。這段話大家都非常熟悉,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那麼在這裏還是有些地方要先說明一下。譬如什麼叫三省吾身?三省是只有以下三件事嗎? 三這個字在古代代表多次,就是我每天多次這樣反省,而不是說只反省三次,或者只反省以下三件事,不只是如此,多次這樣反省。哪些事情呢?
 
第一個為人而不忠乎,這代表曾參年紀已經不小了,開始工作,所以替別人做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忠這個字在古代代表很真誠的、很盡力的去做,叫做忠。
 
第二個跟朋友來往,有沒有守信用。朋友交往守信用這天下人都知道。連孔子的志向裏面也有,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中間這一句朋友之間要互相信賴。跟朋友要守信。
 
那第三句呢,傳不習乎,這個時候就有兩種解法。一種說曾參對於老師教他的,他問自己有沒有做到,有沒有實踐,這個說法不太正確。另外一種說法是曾參自己當老師了,他問自己說,我要傳給學生的學問,自己有沒有去實踐。這才對。
 
為什麼我這樣說呢?是因為曾參的年紀離孔子差了四十六歲,他如果已經是做官了,為人謀,已經在社會上來往,跟別人交往做朋友。那時候孔子很可能已經不在了,因為曾參的年紀太輕。所以他在這個時候他說我教學生,自己有沒有做到,這比較適合。因為曾參也是很有名的老師,所以曾參的三種反省,他有什麼特色呢?其實我們也知道,曾參是以孝順聞名於天下的。他為什麼沒有提到說我有沒有孝順呢?很可能那個時候他父母已經不在了。所以他年紀大的時候他說這些話,他就不用問說我有沒有做到孝順。像這些都是我們在理解古代的文字的時候,要做合理的思維。
 
那麼另一方面,他的特色在於說從反面來問自己。問自己是否不忠不信不習,這非常好的方式。我們平常反省的時候,都是問說誰害我的,誰整我的,誰做了什麼壞事要我來承擔,都是去想別人怎麼對不起我們。這種說法其實是不對的,你要學儒家你就要記得,從反面來問自己,先問自己有沒有錯,而不要管別人到底做了什麼事,別人是否做得對他自己負責。但是我自己如果作錯的話沒有人可以幫忙,所以我只好自己問自己。你跟別人來往的時候,經常想到曾參的話,應該是會有啟發性的。
 
日本有一家很大的書店,叫做三省堂。說明我們的文化對他們影響確實很深刻。另外在孟子裏面也提到一段,應該怎麼樣自我反省,他說你愛護別人,而別人不來親近,你不要怪別人,你要先問自己是不是仁德不夠呢?第二點你治理別人,別人不上軌道,你就要問自己是不是智慧不夠。就是你的方法不對。第三種你對別人很禮貌,但是別人卻不理你,那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就要問自己是不是還不夠恭敬。
 
所以你做任何事,如果沒有達到你預期的效果,你都先不要怪別人,都要先問自己是不是我仁德不夠?是不是我的智慧不夠?是不是我的禮貌不夠、尊敬不夠?這樣的話你可以改善自己,改善自己的話愈來愈好,到你自己行得正,天下人都會稱讚你、肯定你。
 
相反的有時候我們對別人非常的關心,也希望他能夠上軌道,像我們教書的教學生很認真。同時我們對別人都很有禮貌。但是別人的反應出意料之外,好像是反其道而行,總是不能夠符合我們的要求。這時候我們有時候就沒有耐性,就會怪說別人怎麼不知好歹,怎麼我對你這麼客氣了、這麼用心了,你還是反應這麼不好,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就要先自我反省。
 
在論語裏面孔子說過一段話,到現在還很值得我們去思考。他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你看到比你好的人,賢這個字代表傑出,在這裏的話,我們可以了解,賢有三種。一種是非常有能力叫賢能,一種是非常有德行叫賢良,一種是非常的善良,叫做什麼?德行,就是賢良。第三種叫做賢明代表很聰明。所以賢能、賢良、賢明都代表是有傑出的地方。
 
你只要看到別人很傑出,就要想跟他學習,跟他一樣。你看到別人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叫做不賢。他做的沒有符合標準,你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一樣。所以看到別人不好的時候你不要批評,不要嘲笑,一問自己說我要提醒自己,不要跟他一樣做得不好。如果我跟他一樣做得不好,其他人也一樣會批評我。
 
所以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孔子提醒我們的是非常簡單,你在社會上跟別人來往,一定看到別人做得好做得不好,這個時候你都要問自己,做得好我跟他學,做的不好我提醒自己不要跟他一樣。所以我們交朋友的時候,先要做自我修煉。所以我們今天所談的大部分,在於說你能夠用於自省的話,過錯慢慢減少,德行慢慢提高,將來我們不但可以做別人的好朋友,也能夠對自己的表現加以肯定。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