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浮氣燥傷自身,

心柔氣順干戈平,

修行學道知修心,

心中無瞋返本真。



無論是從東方哲學或古印度佛學來看和諧與衝突,

都有同樣的論述,乃是一體二面,

這一體二面本就自然存在於現象界中的人、事、物,是屬於正常的,

就以中國哲學的陰陽互動,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互動,

既有相生,亦有相剋,

就是有互相繁榮的關係,亦有互相抵觸破壞的關係;

彼此之間有了對立和爭奪,便成了破壞衝突;

彼此的配合與包容,便能共生共榮。


而在佛學中所主張的「緣起論」,

認為人生宇宙的一切現象,都是由因緣生起,也是由因緣消失,

不論是自然、社會、物質等現象,乃至人的生理、心理現象,

皆存在著矛盾和衝突的事實,同時也存在著包容與調和的事實。

這存在的事實現象卻源自於人之心理作用,所以修行學道必知修心。


既然現象界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一體的二面,可相生也可相剋,

該如何消除相剋而能互利的相生?

這就要用智慧看待事件本身的事實,

而非用情緒、用一己之私、用「我」的出發點看待事件,

有了這樣的心態調整之後,接著以包容、體諒的心與其他人互動,

產生相生的念頭,就能圓滿對事件的處理,

知道用智慧看待事實真相,便不起煩惱,

用包容、體諒對待,就沒有敵人,這就是相生共容之道。


塵世中,世人對於矛盾和衝突的感受、邪惡和不正義的評斷,

以及苦與樂、幸與不幸、貧與富‧‧‧‧‧‧等等的衡量和感受,

都可能是主觀的,都可能是因人、地、時而異的。


這些由「我」為出發點的主觀感受,

只要能在心態、想法上有了調整,便可化解心中的委曲、忿怒、不平‧‧‧‧‧‧

只要心是柔軟的,便能得到幸福和平安,

否則一心只向外求,

那外在的衝突和自心的矛盾終究還是存在的,

永遠就難有自在的心與自在的生活。


修行就是要從自我內心調整做起,時時向內看,向內省,

內心能柔軟、歡喜,外在的人、事、物就很順眼、很平和,

有了這種修為,當然就沒有衝突,沒有了衝突,就是相生共榮了,

世人常言「廣結善緣」,這句話的意涵正是告訴大家相生共榮。

一切有緣者當共相勉勵,拋棄「我」的主觀看待,讓「心」能常保柔軟,

人生才有幸福,才稱得上自在。

 

 

引用 : 文生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