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入門修行談心性,

性本寂然何生情,

非性之生是心動,

正心為先真修行。



經云:「人之初,性本善」,

為性本明淨,只因世人輪迴於紅塵中,為七情惑而受昏濁,

因而今既入門修行,就是要復良知良能的善性本體。


「人之所以可為聖人,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

世人之所以有喜、怒、哀、樂、愛、惡、慾七者,此皆情之所為也;

情既昏,性斯溺矣,非性之過,亦非性之自昏也。

七情循環而交來,故性不能充。


性與情就如同水中之滓也,其流不清。

火之煙也,其光不明,

這都非水火清或明之過,沙不滓,流水則清;煙之不鬱,光則明矣,

所以說,情不作,性斯清明矣。

修者須好好領悟這段意涵,修道要悟、要行,否則來來回回還是空忙一場。


性與情,不相無也。

雖然,無性則情無所生,是情由性生,情不自性,因性而情;

性不自性,由情而明,性本聖潔,因情生而惑亂,

為何此聖潔清明之性,何因而起情之作用?

性能自制,情又何以生?但,「制」亦情生,

如此之體認,終非性明自體,若以此言性,則謬實千里矣。


性,不住於明暗昏清,亦未離於明暗昏清,

性本清靜,唯有念之矇塵而起,動念善惡之有,

而非性之用也,此動念之有即是情之用矣。


「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既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修行以正心為先,心既正,則造次顛沛,無不與道相契合。


是故,入門修行就是修心止念,

「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是為真修行。」

莫因「情」字而起諸念生善惡;

然亦非如石頭全無知覺的無思無為,而是要正心,

不要因境因情而執著,如此修行方能達明心見性。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