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_lAavstChNzYIVfEYJOg.jpg  

 

《論語》有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初讀此句,並無什麼特別感受,只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
 
當父母還健在的時候,不要到太遠的地方,
 
如果非去不可,也當有一個明確的去處,才能令父母安心。
 
近年來,年輕人留下年老父母,到都市工作已蔚為潮流趨勢。
 
不少老人,子女不在身邊,有了病痛,也只能拖著病體與老伴相依為命。
 
更有些子女,還將孩子留給老人照看,
 
於是老人不但要照顧自己,還要替子女照顧孫兒輩,生活更顯艱辛。
 
人,總是會有老的一天,也會有病的時候。
 
在老病交迫時,正需要親情的陪伴與照料,子女不管怎樣都要留在身邊照顧。
 
換成我們自己,誰不想此時能有親人在身邊呵護照顧呢?
 
可如今,子女在外工作,與老人分開,難以在最需要的時候盡到孝心,
 
也使在病苦中的老人,更添加了不少的寂寞與孤獨。
 
有些年輕父母,因為不習慣老人,所以不願意跟老人住在一起。
 
比如,年輕人的飲食與老人不一樣,
 
老年人喜歡柔軟一些的食物,年輕人卻覺得這樣的食物太爛不好吃。
 
其實就分兩次起鍋就行,老人家的就多燜三兩分鐘就好。
 
又有些長輩喜歡嘮叨,看哪樣不好就要念上幾句,常常念,常常說,
 
晚輩聽多了也會心煩難受。
 
但我們千萬不能說老人愛嘮叨,想我們小時候何嘗不也是那樣老愛問,
 
問東問西,同一件事不知問過多少遍還在問。
 
又或者,有些晚輩愛乾凈,嫌老人家生活隨意。
 
其實小時候自己怎樣走過來的,家裏的環境不也就是如此嗎?
 
對於老人家的節儉,我們既要能體諒,也要能學習。
 
這些事,仔細看,也都是一些瑣事,需要互相諒解與包容。
 
對子女而言,孝敬長輩,令長輩歡喜,是我們的本分。
 
而長輩對於晚輩,也需關懷愛護,了解子女在職場上的工作壓力也挺大的,
 
一兩句體貼的話,會讓彼此的心更加靠近。
 
家人間,常以這樣溫馨的話語來調和,家庭會更顯和睦。
 
唐朝張公藝為何能九代同居,使家族和睦興旺?
 
其關鍵就在一個“忍”字,因此留下“公藝百忍”的佳話。
 
家庭中的很多瑣事,的確需要彼此的寬忍。
 
忍,實際也是愛的一種表現,
 
因為愛,便會退讓、禮讓、忍讓,於是許多衝突,會化之無形。
 
特別是在大家族中,更需彼此的寬容與忍讓。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在父母健在之時,因工作不在父母身邊,也需常以電話關懷。
 
到了父母年老之時,理應陪伴在側,多給予關懷與照顧,這是一個家庭的福氣。
 
因為子女看在眼裏,便會記在心上,將來自己年老,子女也會隨侍在側。
 
斑斑白髮,身影佝僂,脫落的牙,吃一餐都極其不易的老父老母,
 
我們怎能不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呢?
 
為何不在他們人生的最後的時光裏,
 
好好陪伴,給予他們一個美好幸福的晚年呢?
 
詩云:“父母原來樹木同,哪能免得落秋風。
 
勸君盡力生時養,死後悲號總是空。”
 
千萬不要錯失了陪伴父母的機會,留下永遠的傷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