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7qGBfJP9cKBO4Qn2fASw.jpg 

 

一、從小父母總吵架,

吵起架來不管不顧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很容易沒有安全感。

當父母專注於吵架時,孩子處於無人關注和問津的境地,

這會讓他們感覺他們很不重要,很不可愛。

尤其是一些父母吵架時,

還不自覺地總拿孩子來說事時,孩子會自然地解讀成他們自己真沒用,

不該來到這個世界上,要是沒有他們爸媽就不會吵架了,他們就會好了。

否定自己,不自信的心理模式便開始形成了。


二、父母比較強勢,

對孩子要求比較苛刻嚴格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很容易沒有安全感。

凡事都是爸媽說的對、想得更周到,這會讓孩子一點點喪失自信心的。

孩子從來沒有對的時候,孩子表達自己的時候,

總會受到爸媽的調教、教誨,最後的成功也會是爸媽的功勞。

於是將來有一天,孩子需要自己決定事情的時候,

他們會非常忐忑,沒有主見,前怕狼後怕虎。


三、孩子很小的時候,

沒有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與人親密相處的經驗。

他們既渴望父母的愛,

也很想去愛自己的父母,但是他們不會,總是做不好甚至事與願違。

因此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三歲以前的孩子,最好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


此外,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攥手裏,含在嘴裏。

幾乎不給孩子,任何自由、自己空間的家庭出來的孩子,

在離開父母的庇護下,也會表現出非常非常不自信,和沒有安全感的。

世上只有爸媽好,他們離不開爸媽,找種種理由不願意離開父母半步。

一些剩男剩女他們恐婚的,其實是害怕離開自己的爸媽。


總之,缺少安全感,希望加強和提高安全感和自信心,這是心理方面的問題。

先對這些問題有初步認識,再深入找出實質根源,然後針對根源去解析和調整,

逐漸打破那些已有的消極思維模式,逐漸讓自己思想和行為統一,

逐步去實踐和證明,去慢慢習慣收集積極正面的信息,

這是改變狀態的基本途徑。


心理問題用心理問題的解決方式,

比如做一個中長期的心理咨詢,是最好不過的。

有些人希望、指望看些書,看些文章來提高自己和改變自己,

應該說這個想法不錯,最終是否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有些人應該是可以的,但無論如何這個過程恐怕要更漫長。

不用老師教,自學也是可以讓自己成才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帶著這種心理問題,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

這種攜帶的時間越短越好,越有利於他們儘早開始快樂人生,

最好不要讓這種惡性循環的模式成立,不要讓自己再錯過更多。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141625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歡喜自在的~黎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